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废立天子 (第3/3页)
238;些那武士一眼,各自仓皇而去。曹cao刚刚迈出殿门,⾝后董卓就叫道:“孟德!那件事你想好了有没?” 曹cao提了一口气,转⾝假作喜悦,谄笑道:“今⽇朝会群臣已赞同董公之意,下官甚感欣慰,今后亦愿为董公驱驰。”说着倒⾝便拜。 董卓抢步上前一把搀住:“免礼免礼!你既肯助我,今后便是自家兄弟,不必讲这番虚礼。待新君正位之后,我立刻表你总摄西园诸营。好好⼲吧!” “谢董公栽培。” 话说间,突见董旻慌慌张张跑来:“兄长!袁绍跑了!” “么什?”连曹cao也没料到。 “方才他离殿而去久久不回,我便派人去袁隗府中相问,哪知他根本就没去那里。我中心起疑,又差人往他家中观看,见只堂上王节⾼悬,他已马不停蹄带着几个人出北门而去了。” 董卓气得胡子都翘来起了:“妈的!速速派人给我追。有还,他家眷不就在汝南吗?派人去把他的妻儿老小都给我杀了!” “且慢!”周毖不知从哪里走到近前,想必他一直待在不远处,时刻观察董卓的动静。 “仲远,袁绍贼子已逃,你有何良策?”董卓扭头道。 周毖沉昑道:“夫废立大事,常非人之智可及。袁本初不过蒙受祖恩之徒,不识大体,心生恐惧,故而出奔。董公若是捕之急切,势必生变。想那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袁绍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东关之地非董公之有也!” “嗯,也有道理…难道就叫他样这逃了?” “非也。”周毖断然道“以下官之见,董公如不赦之,择个一偏僻小地,任他为郡守。袁绍喜于免罪,必定不再生患。” 董卓乎似有些犹豫,又问曹cao:“你得觉此计可行吗?” 曹cao赶紧趁热打铁:“周仲远此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计啊!关东士人最重恩义,若能宽宥则义在于公,士人钦佩;若诛连其家则义失于彼,只恐士人离心,此因生变啊!”董卓一拍腿大:“好!大人有大量,且放他走,给他个小小郡守。反正他叔⽗还在我手里心攥着,我就不信这小子能掀起多大浪来。” 曹cao松了口气,心道:“你算是瞎眼了,袁绍之声望远胜鲍信,给他一郡之地,你便永无宁⽇了。” “孟德、仲远!你二人替我安抚诸臣,明天的废立大典不可松懈。老夫讲义气,好好替我办事,⽇后我亏待不了们你。” “诺!”二人趋⾝而应,不约而同侧目对视了一眼。虽用不语言,但两人想法一致:暂且逆来顺受,哄着他玩吧! 第二⽇,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甲戌,洛阳皇宮再次举行朝会,这次一十七岁的皇帝刘辩、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以及太后何氏尽皆在殿。在董卓的授意下,尚书周毖出班,当众朗诵策命: 〖孝灵皇帝不究⾼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內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yin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琊,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以可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这篇以臣欺主的策命朗读完毕,郞中令李儒抢步上前将颤抖不已的刘辩拉下龙位。可怜这位小皇帝,赖舅舅何进竭力相助才得登基,仅仅名不副实地在位五个月,就被废为弘农王。 耳畔萦绕着何太后的哭声,群臣多有不忍。可就在大家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董卓早亲自将陈留王刘协抱到了龙位上。刘协年纪还小,乎似没明⽩发生了么什,他眨么着小眼睛环视群臣,还没意识到⽇后他人生的苦痛。 群臣不知所措,不晓得样这策立出来的刘协算不算真正的皇帝。司徒丁宮感觉情况不妙,赶紧对大家朗声道:“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舂秋》大其权。今我等臣子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说罢当先下拜。文武百官闻听此言,道知若不下拜将祸事旋踵,赶紧跟着丁宮跪倒,对刘协三呼万岁。而董卓却一脸骄纵立于小皇帝⾝边,分享着群臣的跪拜。 不过曹cao等一些细心的大臣,乎似还从丁宮的话中品味出一些弦外之音。他提到祭仲废忽立突,此乃舂秋郑国之事。但祭仲却是在宋人威逼之下才废公子忽,改立公子突为郑厉公的。⾝为郑国顾命大臣,却在敌国威逼下更易君主,这实在算不上么什美谈。丁宮学识渊博,绝不会用典用错,他放着伊尹、霍光两个光鲜的例子不比,反举出祭仲的例子,这恐怕也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吧! 曹cao九叩已毕,起⾝望着新任皇帝,不噤生出一片感慨:天下之事乎似冥冥之中早有定数,昔⽇先帝晏驾,临终托宦官蹇硕辅保小儿子刘协。何进带领士人几番争斗才杀死蹇硕,策立大皇子刘辩。谁料万般辛劳一场空,董卓这一来,龙位终究是还归了小刘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