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排查  (第4/4页)
  “我们这个村子天天都有人来哈,王所你说啥子嘛?”    “是这个样子滴,最近有个偷儿,专得偷牛猪羊鸡,听说流窜到这个地头,还带个女娃儿打掩护,约莫十来岁。”又指了指小满:“你看,和他的年龄应该差不多。”    云绯拿着记事夹,恨恨地拿笔乱戳。这算个什么事嘛,破个案还得傻兮兮地记什么偷生,算什么人头,好个赵头儿,一声不吭地还在一边没事儿。    赵凯悄悄观察着村子,听着王所长和妇女主任扯闲壳,头脑却在高速运转,目前来看这个村子没什么问题,调查的结果很正常,其他也同志也通过聊天问过了几个老人孩子,并没有类似叶皖的meimei这样的人来村子,看来这里没有。一展眼却看见叶皖走进了一户农家院落。    叶皖心里对于如何找到meimei也没有底,但总想做点事,所以就在村里四处看看,看见一家院子门开着,就推门而进。    院子很破落,并不大,东边一间柴房,西边一个牲口棚,此时是空的。院里有个女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子,身后几只鸡在咕咕叫地啄小米。    那个女人看见叶皖进来,楞了一下,却未作声,叶皖停下脚步,打了个招呼:“你好,请问这村里厕所在哪里?”    “厕所?都在外头,这里没有的。”    叶皖道了谢,又看了那个女人一眼就转身出去了。    刚出院门,赵凯就迎了过来:“叶皖,你干什么呢?”    叶皖一言不发,拉着赵凯就走,走到一个角落,叶皖轻声说道:“赵队长,刚刚我进的那家,那个女人是外地人。”    “外地人?”    “嗯,口音不是当地人,而且很难听懂。你说会不会是拐来的?”    “哦?”“还有,就是那个女的,长得和本地人根本不像,皮肤有点黑,而且眼睛凹得很。”    王所长把妇女主任和村长、民兵连长都叫到了村办公室,县里来的同志坐在门口一张长条椅上把着门。    赵凯神色冷峻:“村口右首第二家是谁家?”    “是曹洪辉家。”    “现在他人在哪儿?”    “他在地里干活呢。”    “走,去叫他来,王所,麻烦你陪一下。”    通过讯问,妇女主任和村长再三肯定全村只有曹洪辉一人媳妇是买的。    人很快被叫了来,曹洪辉约莫30来岁,长得倒也敦实,浓眉大眼,看着几个警察,浑身发抖。    审问没用十分钟,结果就出来。曹洪辉的老婆确实是他买的,从一个人贩子手里花了7000块钱。这事村里人都知道。曹洪辉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他媳妇跟了他现在是完全自愿,两口子有感情,还有个孩子。    妇女主任和村长几个都作了证,并把曹洪辉媳妇领到办公室。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电视报纸上都有过报道,还有过探讨,有专家学者在人性和自由方面发表了一大堆言论,最后的结论是应该强制解除被拐卖人与买家的婚姻关系,并叫当地政府遣送被拐卖人回原籍,对于孩子等问题,则给出很高明的解决办法,就是由孩子的母亲自由决定是带回去还是留在当地。    千言万语,一个结论,就是两人关系再好,只要存在事实买卖关系,就非得离了不可。    好在老百姓虽然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水平,却有着朴素的智慧。在千百年来劳动形成的智慧面前,专家言论根本行不通。最后公安部形成了个内部文件,并在后来明发,成为打拐解救的行动指南和法院判案规范。主旨就是由被拐卖妇女决定是否与买家解除婚姻关系。    这一人性化的决定,完美地解决了很多类似案件。并且避免了很多妻离子散的悲剧。虽然对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为本身并无助益,但确实解决了这些案件中最难解决的伦理问题。    王所长和赵凯当面问了个清楚,又写了个情况说明,叫现场的当事人全部签了字摁了手印。    “人贩子叫什么名字?”    “我不晓得哈。”    “长什么模样,说哪里话?”    “长得矮胖胖地,脸是圆地,说的是巴州话。”    “你知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不晓得。”曹洪辉早被拉了起来,歪坐在长椅上。这时他的媳妇用手臂碰了碰他,努了努嘴。    赵凯目光如电,看到后面带微笑地问:“嫂子,你莫怕哈,有什么知道的只管和我们说,我们抓人贩子,你家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们两口子不得任何人叫你们分开。”    那女人笑了笑,看了她男人一眼:“警察同志,我被拐来的时候,听过他曾经和我公公说过,从家里去什么凉水村找人借汽油,推着摩托车跑了四十来分钟。”    叶皖心念一动,问道:“你们还记得他长的模样么?”    随着曹洪辉和他媳妇的描述,叶皖的铅笔“沙沙”作响,不一会儿一张人像跃然纸上。两口子一看,齐齐楞了:“就是他,就是他!”    王所长赞叹不已,云绯神色古怪,赵凯见怪不怪,小满笑得两只眼睛都弯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