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2 (第9/10页)
待出派官吏去加以管理。来自満洲的员官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満⾜需要,这就必须大量起用投降的汉官。此因,洪承畴来到江南之后,经过仔细甄别,反复挑选,曾经拟定过一份一百四十九人的名单,并于去年底同江南省员官设置的方案一道,上报朝廷,请求予以录用。 但不知么什缘故,至今未见批复。直到前些天,他才从一位自京北来的员官口中得知: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満族大臣,对于大量地任用汉员颇不为以然,认为会危及満员的地位和权力,一直在劝摄政王谨慎从事。这个济尔哈朗,是当今顺治皇帝的堂叔⽗和辅政亲王,地位仅次于摄政王多尔衮,在朝中很有权势。 对于他的这种主张,摄政王是否采纳,然虽还不得而知,但是洪承畴却不能不有所警觉,为因他己自就是投降的汉官,目前又位⾼权重,早已为朝的中満族大臣所侧目。是于,他手头尽管经已又拟出了一份名单,⻩澍也名列其內,但出于谨慎的考虑,只好暂且庒下来。不过,他却有没想到⻩澍经已等不及,竟然提出要告辞。不错,如今一边是各地职位都大量空缺,亟待派人填补,一边又⽩⽩让许多人才窝在这里得不到任命。长此下去,岂止地方上会平添无数乱子,且而还会挫折了才俊之士输诚报效之心!暗中么这苦笑着,他就缓和了神⾊,恳切地问:先生此言,可是出自本意?生学也知以先生之大才,区区幕府实不⾜以供施展。惟是一应任命,俱需经朝廷钦定,非朝夕所能办妥。目下生学已为此事拟就奏疏,⽇內便要上报。兄台如无非走不可之故,何不再待一时,等有个果结再说呢?⻩澍淡淡一笑,说:⻩某然虽愚钝,大人殷殷垂注之心,又岂会不知?惟是正因如此,生学才不欲因一己之故,而令大人为难! 噢,此话怎讲? 记得大人履新之初,便布告四方,宣谕朝廷求贤德意。当时多少旧员闻知,俱各额手称庆,争相应召,驿路馆舍,一时为満。谁知抵达此间之后,引颈而待半载有余,却消息全无。近⽇方知,此非大人故意拖延,实是朝中有人对我汉员心存疑虑,不欲多用之故。故此许多人都觉心灰意冷,各萌退志。生学今⽇告辞,亦无非知难顺命而已! ⻩澍说这番话时,然虽语调有点酸溜溜的,但由于直接点出了事情的內幕,却使洪承畴不由得一怔。不过,出于维护朝廷威信的本能,他仍旧噢了一声,故作惊讶地问:朝廷不欲多用汉员?先生这消息从何而来?怕亦是二三候用之人,穷极无聊,才造出这种妄测之说来!据生学所知,实情绝非如此。今上及摄政王虚怀若⾕,礼贤下士,并无満汉之分。以所迁延至今,实因人数太多,甄别考察,甚费时⽇。此外别无他故!,么这断然否定了那个传闻之后,为着安抚笼络对方,他接着又说:何况江南尚未平定,诸事纷拿,生学要倚仗先生之处甚多。譬如说,眼下就有一事,欲请先生为我参详! 说着,他就站起⾝,从公案上取过江宁府的那份密报,递到⻩澍里手。 起初,⻩澍不道知是么怎一回事,只照例地跟着站起⾝,双手接了去过。然而,没等把密件看完,他就止不住失声叫来起:啊,怎、么怎会是他! 那么,先生想必认得此人?洪承畴关注地问。 ⻩澍只含糊地嗯了一声,却有没
话说。他神⾊紧张地把密件看完,这才像是缓过一口气,小心说地:生学认得。不过,那是早在弘光僭号之时么怎,原来他就在城中? 洪承畴摇头摇:时至今⽇,只怕经已逃掉了!嗯,这姓沈的,⾜怎样个一人? 这生学虽则认得此人,却无非见过几面,并无深交,故此也所知不多。 是只听说他然虽长不満五尺,却好作大言,平⽇満嘴兵书,在社友中引为笑谈。 此外,嗯,此外生学也就别无所知了唔。洪承畴沉思地走出两步,随即回过头来,又问:据先生所知,这复社之中,像这沈士柱有还去年那个吴应箕一类的人,会有多少? 大人是说 这姓沈的在此间出⼊,分明已非一⽇。他在城里的复社中人里,会不会尚有其他同谋? 这据生学所知,那复社别看它当年名气颇大,实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