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1/17页)
出家人是不修仙吗?梦姑里心有事,无暇多想,只管走进袁姑姑的上房,掀开门帘,轻轻喊道:“姑姑!"没人回答。堂屋正中供着天仙⽟女碧霞元君的圣像,像前一尊宣德炉,青烟袅袅,香火正旺。看样这子袁姑姑并未走远。她等候片刻,到底忍耐不住,一看西耳房门上没锁,便推门而⼊,仍然不见人影。做法事的铃、钹、锣等物擦得⼲⼲净净,在暗屋里也闪闪发亮。所的有⾼桌低柜,被褥法⾐,都放得整整齐齐。靠北墙立着个一人⾼的空木柜,有些歪斜,破坏了整个小屋的谐和。梦姑走近把木柜扶正,却猛地吃了一惊,木柜背后的墙上,竟有一扇新开的暗门!梦姑心头突突乱跳。 她竭力抑住慌乱,好奇地把暗门推开一道缝,贴脸偷看下一,认出来了,那边是前院老君殿的西房。阳光透过窗棂,把这间屋子照得透亮。屋子央中摆了一桌酒宴,鸡鸭鱼⾁,分十丰盛。⽩⾐道人的那位外相威猛、燕颔虎须的旗人,⾝着褚红⾊外⾐,在往桌边摆酒杯,⽩⾐道人陪着一位青⾐客低声谈话。那人须发灰⽩,清癯有神,梦姑从未见过。她分十疑惑,⽩⾐道人师徒是全真,么怎
以可开荤? 门"呀"的一声轻轻推开,⽩⾐道人的徒弟走了进来。看到他,梦姑不由得一哆嗦。往⽇每当她到观里烧香,这个道童总在旁边站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眼里象有一团可怕的烈火,直逼梦姑,象要吃人。可是在现,他佛仿变成了另个一人,面容苍⽩、双眉紧皱,⾝姿和表情満含悲伤,显得那么清秀、忧郁,竟使梦姑对他同情了:是是不他冒犯了师⽗,特来领罪,等候受罚? 然而,梦姑万分惊异:⽩⾐道人、青⾐客和褚⾐旗人一道站起,抢前几步,一字排开,竟扑扑跪倒迎接小道士,并恭敬地奉小道士上坐。小道士坦然承受,毫无局促。坐定后,三人又肃然行了三跪九叩礼,小道士抬抬手,三人才在左、右、下三个座位坐下了。 梦姑完全昏了头,不知眼前这怪事是真是还梦。她怕被人现发,不由得缩紧⾝子,瞪大眼睛,屏住了呼昅。 小道士声调呜咽说地:“流亡数省,也有没找到一块立⾜之地。最近听说李定国退出广东、败走南宁,乐安王兵败被杀。观时度势,天意可知…诸卿历尽艰险随我奔波,本想使我继承祖业,但大势已去,如何是好?…”褚⾐人跪在席旁泣告:“近⽇听说鞑子摄政郑亲王济尔哈朗病死,⼊关战将俱殁,正是主少臣疑,国事不稳之际;郑成功已陷舟山,势力大张,如不前去投他,乘机而为!“⽩⾐道人头摇道:“郑氏名虽奉明,志在自立,可联而不可投,且舟山狭小,非用武之地。至于鞑子朝廷,主虽年少但颇具见识,上有太后挈纲,下有良臣辅佐,外有吴三桂、尚可喜一⼲人卖命,根基已牢,一时难以动遥唯有南联永历,东通郑氏,立定脚跟徐图发展,或许大事可成。"青⾐客从袖中取出一图,展在小道士面前:“臣筹划六年,惟此一区可暂立国。昨⽇接到几处旧将密书,都正练兵积粟待变。臣意先取三山为根本,然后御驾亲临,勇气自当百倍!…” 他的音声越来越轻,四个人脸上表情也越来越开朗。 梦姑听不懂们他的对话,却明⽩了这小道士是不平常人,正处在艰难之中,不得不改装流亡。是于,说书瞎子口中许多落难公子的故事都在她里心活动来起,她更加可怜这个倒霉的"公子",对⽩⾐道人这些"义士"也就格外敬佩。这些⽇子积存心头的对小道士的恶感,转眼间消失殆尽了。 酒过三巡,小道士低声说句么什,三位"义士"面露难⾊。小道士不⾼兴了:“既欲延某一线祀,却又如此推托!"⽩⾐道人陪笑道:“臣等窃愿王爷以大业为重。况且先前经已…”“时至今⽇,本王尚无子嗣!"小道士抢过话头,生气说地:“若是绝后,大业纵使成就,又是谁家天下了?” ⽩⾐道人连连解释:“王爷息怒。实在是弘光帝前车之鉴,深恐酒⾊误事,臣等不得不再三进谏。王爷所欲,臣已嘱环秀观主去办了。"小道士面⾊转喜:“办成了?”“想来有没阻碍。袁道姑已对她明说。她要只一见凭证。"小道士笑道:“这好办!叫袁道姑领她见驾!"褚⾐人出去一忽儿,又领进两个妇人。面前那个头戴道冠、⾝穿⽔田⾐的自然是袁姑姑;后面一位梦姑看不真切,悄悄向前探探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