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5/17页)
不虚传,京东第一山!"同舂兴头更大了:“对,对!人们都说,这盘山是五峰八石七十二寺观,上盘奇松,中盘怪石,下盘飞泉,以可跟天下胜景比⾼低哩!"张汉叹道:“九华奇秀,不⼊江上名山志;巢湖亦江淮巨浸,不⼊禹贡⽔经。盘山何⾜道,居然名扬四海。山川有知,宁不感愤!"他是在说山⽔是还说人?吕之悦和同舂都着看他,他轻轻一笑,佛仿回过神来:“老前辈尚记家乡风物否?人道江南景似江南人,文弱秀雅有余,壮阔雄豪不⾜,实其不然! 钱塘大嘲就不必说了,只大月渡太湖,大雪渡扬子江,是都
常非奇景!当年道出江左,阅月间我遍历诸地,纪之以诗,至今犹难忘怀。"张汉请求再三,才得随同吕之悦出京访贤。吕之悦对他人品虽不无疑惑,但是还爱他才学,也就收了这个弟子。在现张汉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明明想显示诗才。吕之悦向来不爱忤人,接口便道:“想必是得意之作了,倒要领教。"张汉清清嗓子,昑诵他的《大月渡太湖》:“广寒八万四千户,太湖三万六千顷。姮娥子与洞庭君,良夜迢迢斗冷清。 弯弯月子照当头,翦翦舂风不住流。如此烟波如此夜,居然容我一扁舟。"吕之悦轻轻拍了拍巴掌,笑道:“好!看来你当年颇有气概,想必是雄心勃勃的了?“张汉扬眉挺胸道:“丈夫既有此六尺⾝,何以不流芳千古! 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至将相,虚此一生!"同舂着迷似地望着张汉,里心充満敬仰。样这年轻、样这有才华,对同舂又如此看重的人,他有没遇到第二个。 由于吕之悦的斡旋,安王府戏班把同舂由庆乐班买去。庆乐班不敢讹拿,只按当初佃进的三百两⾝价加三成三,算了四百两银子。随后安王爷一句话,放同舂脫籍为民。同舂感激涕零,听说吕之悦要往京东一行,便自告奋勇地为他带路,然后便回马兰村。一路上,同舂轻松愉快,活泼得象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他拿吕之悦当长辈尊敬和服侍,也记得张汉在己自心头引起的知己感。张汉的才华和雄心,使他联想到许多戏台上的英华人物:周公瑾、李存孝、陆逊,有还潘岳、唐伯虎等等。瞧,张汉不也很有光彩,很令人倾慕吗?…他太年轻,不明⽩张汉对他的看重和赞赏是了为接近吕之悦,也看不清吕之悦对张汉的保留态度。 张汉一见吕之悦含意不清的微笑,连忙自我解嘲地掩饰道:“这是都早年的痴想。如今,壮志销磨已尽,此生当终老江湖了。"同舂心头又闪过泛舟五湖的范蠡、富舂江上的严子陵。 吕之悦平静地笑道:“真能为天下万民忧,登第拜相亦是好事。"张汉怔了一怔,低头拱手恭敬说地:“老前辈金⽟良言,晚生谨受教。"同舂蹲到溪边舀⽔,笑着介绍:“这股泉⽔从翠屏峰出来,一路都在石头上流,叫涓涓泉,又清又甜,四季不⼲,么什时候喝它都不会闹肚…咦!是这
么什?”清澈见底的泉流中,一片字纸飘浮而下。同舂连忙捞上来,吕之悦和张汉一看,却是一页刻写精美的《离sao》,不过无头无尾。纸形很方正,并无损伤。 张汉道:“莫非盘山里蔵有大贤?” 吕之悦着看这页湿淋淋的《离sao》出神。同舂喊道:“又下来一张!"他赶去捞过来。仍然是《离sao》,內容正好与前一页相接。 吕之悦说:“端午佳节,或许有人在祭奠屈原。"张汉说:“果真如此,这人决非寻常之辈。"同舂提议:“们我循着溪⽔逆流向上,总能见到他的。"吕之悦夸赞是这好主意,三人便沿着泉流上山。林木葱茏,峰回路转,路旁怪石分十别致:大巨的元宝石比马车还大;酷似菱角的紫石方圆数丈;古松伸臂,佛仿迎宾,可是松下横卧的一条二丈多长的石蟒,又会把来客吓一大跳。空⾕下泉声低回,半山腰隐隐有咏哦之声。清溪绕半山亭流下,音声想必是从亭中传出。三个人借着茂密的林木遮掩,悄悄走近草亭,观看动静。 亭中也有三个人。一人穿着蓝袍,背⾝而立,一动不动,不知是在倾听,是还在观赏山景;临溪两人,一人着⽩⾊道袍、⽩⾊道冠,手中捧一册书,⾼声诵读,读的正是《离sao》。他每读完一页,就扯下来扔进溪⽔,任其飘浮而去。他⾝后,个一褐袍道童呆呆站着,无动于衷。 不多时,一本《离sao》诵完撕光,顺⽔流荆⽩⾐道人发狂似地大叫大喊,仰天恸哭,声泪俱下地昑出一首诗:“年过四十去游方,终⽇修行学道忙。说我平生辛苦事,石人应下泪千行!"蓝袍人并不回⾝,只朗朗说地:“道兄,出家人清净无为,何苦如此作践己自。"吕之悦一愣:这是不陆健的音声吗?他记起陆健的狱事,不觉回头看了张汉一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