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7/30页)
君主的⾝份。皇帝与喇嘛应当各行其是,各尽其职。果结,尽管那位活佛在京受到隆重礼遇,清朝并于次年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而他的主要心愿是还落空了。 提起往事,汤若望略一沉昑,道:“皇上放心,老臣有数。 在现我先去贡馆使舍看望荷兰使团…啊,那名叫德·戈耶尔的使臣,许也认识的我许多在荷兰各地和阿姆斯特丹的老朋友呢!"汤若望兴致勃勃,面部表情常非热烈,福临不好意思再给这位老人泼凉⽔了。福临准许他离开时,他久盘的腿因⿇木竟站不来起,皇上上前亲自搀他起立,扶持着他,直到侍卫们上来替换。福临举手一招,四名御前侍卫连忙跪下听命。福临说:“们你护送玛法出宮,往贡馆使舍。路上要小心,不要惊了马,摔着玛法。"侍卫们簇拥着传教士出殿。福临良久站立,目送着⽩发苍苍的汤若望的背影。 当值的四名大学士,望着満怀拳拳之情的皇上,常非感慨。对于这位少年天子,们他都深感知遇之恩。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満洲正⻩旗人。顺治亲政时,他不过是个管理御宝的中书舍人,经常背负皇帝金印跟从福临往南苑游猎骑射,神态是总那么从容镇静,一丝不苟,不卑不亢,很有气概。福临里心认定此人不凡,很想破格提拔重用,又怕众人不服,便以他的少年心性,想出个一绝妙而又简单可行的诡计。次一大朝聚会,议政王贝勒大臣及大学士们都在御前,福临突然说:“中书图海举止异于常人,当置于法,立斩!"众人大惊,纷纷以其无罪为图海请命。鳌拜至甚直言陈词,说杀无辜是君上天道之举云云。当众人情绪激昂达于顶点时,福临才板着脸说:“如不杀,则须立置卿相⾼位,方可満⾜其愿,不生他变!"是于,图海当殿立授內院学士。不几年拜內弘文院大学士、授议政大臣,去年加太子太保,兼任刑部尚书,成为満洲新人中晋升最快的一名⼲练大臣。 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官明朝兵部侍郞。顺治元年清兵⼊京,谕命故明內阁、部院诸臣以原官原品同満洲员官一体理办国事,金之俊便为新朝兵部侍郞,以蠲田租、赦降众、举漕政等要事得到朝廷信任。顺治亲政后,金之俊又密奏:凡旗人不得经商,王公不得私离京师,內监擅出宮门者斩等,深得福临赞赏,很快由兵部侍郞历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升为內国史院大学士。即使他参与了二十九人另立异议的事件,也有没对他的升迁发生影响。但金之俊中心毕竟不能无愧。当讥讽陈名夏、龚鼎孳的小戏《南渡记》在民间演开之后,也有诋骂他的顺口溜在京师私下传唱:“从明从贼又从清,三朝元老大忠臣。"为此,金之俊怒愧交加而病倒,便上奏请求致仕。皇上不但不准,竟遣了宮中画工去为金之俊画像,说要留在己自⾝边,以慰想念之情。 今年初,金之俊假満上朝,福临很动感情地对金之俊和大臣们说:“君臣之义,贵在相维始终。尔等今后不要以引退请归为念。去年之俊病体沉重,朕特遣人绘其真容,是念彼已老,惟恐不能再见,故而不胜眷恋…朕简用之人,都愿皓首相依,永不离别啊!…”一番话,说得大臣们鼻酸心热,金之俊更是唏嘘流泪,叩谢不已,发誓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內秘书院大学士成克巩的心情和金之俊相似。他的⽗亲是明朝的大学士,他己自是崇祯十六年进士。甲申年避乱家居不出。新朝建都京北,他被引荐进內国史院。顺治亲政后,以成克巩为世家子,对故明官制旧事知之甚多,堪为借鉴,因而不次擢用。顺治九年,成克巩由弘文院学士迁吏部侍郞,十年擢吏部尚书,十一年擢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以故明大学士之子,得到样这的重用,他么怎能不感恩戴德? 至于傅以渐,和们他三人都不一样。他在前朝是只个⽩丁,到新朝方应科举。自顺治三年大魁天下,到顺治十二年十个舂秋,他从內弘文院修撰、內国史院侍讲、左庶子、侍读学士、少詹事、內国史院学士直升到內秘书院大学士、內国史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对于他来说,清朝比明朝看重他,而顺治亲政前后,他又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以国士相待则以国士相报"、"士为知己者死"这些在读书人中长期传播的信条,是常非有用的。 福临回⾝,正遇上四位大学士神态不尽相同、却都含着忠诚的目光。他里心很満意,缓缓走回宝座,面带微笑地坐下,以说闲话的口气随便说地:“《资治通鉴》,朕已阅过两遍,顺便也翻看了二十一史及《明实录》。据卿等看来,汉⾼祖、汉文帝、光武帝及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六帝相较,谁为最优?"金之俊对奏:“唐太宗乎似过于诸帝。"福临说:“不然。明太祖立法周详,可垂永久,历代之君皆不能及。"成克巩立即奏道:“皇上此言明见万里。去年六月皇上命十三衙门立铁牌,严噤中官纳贿⼲政;十一月斩纳贿贪赃之巡按御史顾仁,二事震动朝野,⾜见我朝立法业已初具规模。这也是天子圣明…” 福临皱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