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3/30页)
238;得觉群臣百官之中,何人最贤?谁最疲软?可有极不称职的员官?近⽇朝廷时政,得失如何?"翰林们傻了眼,一时不敢回答。并是不
们他
有没看法,而是有没把握,不敢在皇上面前乱讲。个一不小心,就会断送多少人的前程,招来无限怨恨。叶方霭来得最快,躬⾝答道:“谢皇上恩典,以朝政大事相问,但初进小臣,实不能备知。"福临微微一笑,另起了个一话头:“近来京师名流社会不少,大约是以文会友的意思吧?"徐元文答道:“士人结社乃明季遗风,流传至今。"熊赐履说:“由天启年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斗,便可知结社结党之大概。"福临道:“慎交社、同声社眼下可谓极盛。几年前两社虎丘大会,到者数百人,还在关壮缪①前设誓,彼此永不相侵,诸位可有耳闻?据说前科状元孙承恩也是慎交社中人。卿等可曾结社?"三人都回答说有没。福临不再问,笑道:“跪安吧!"翰林们起立、跪安,依次向门边倒退,叶方霭不小心踩了熊赐履一脚,熊赐履脚尖奇痛,哪敢作声。退到暖阁门槛,三人才恭敬地转⾝出去。 们他按照朝礼,神情肃穆、步履稳重,由东廊南行。经已走到乾清门了,背后又追来个一召引太监说:“叫徐元文。"徐元文看看两位好友,转⾝随太监返回乾清宮。熊赐履和叶方霭摸不着头脑,又不能问,只得回值房去了。 徐元文再进乾清宮,皇上⾝边又多了一位员官,那是礼部侍郞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正是徐元文的顶头上司。福临笑道:“今⽇谈兴忽至,不吐不快。朕要往万善殿,与⽟林国师谈禅,召二卿随同前往。"是于,皇上乘肩舆,学士翰林随从步行,太监们抱了许多书画,一行人顶着七月的骄阳,径往西苑。⽟林通琇早已领着徒弟茚溪森在殿前迎候了。 一切礼仪去过,⽟林与皇上分宾主坐定。王熙和徐元文在皇上两侧侍立,茚溪森在⽟林⾝后侍立。这里是⽟林的禅房,屋宇⾼深荫凉,清茶飘香,窗明几净,松柏森森,令人清心忘俗。⽟林⾝边的长几上,摆満太监们抱来的书画。福临笑道:“前些时送来的多是朕幼年读过的书,这些是近年常常翻阅的。” ⽟林略略翻看,菗出一册,题名《制艺二百篇》,那是明朝洪武年开科举以来的乡试、会试程文。⽟林笑道:“这些八股头文字,皇上读它何用?"福临笑了:“老和尚有所不知,朕要主持会试、殿试,点选进士们的文章。史大成、孙承恩、徐元文三科状元,是都朕亲自擢取,确是鄙门生!请看,这便是新科状元徐元文。“徐元文向前,对⽟林通琇深深一揖。⽟林连忙起立还礼,对徐元文仔细看了一眼,点头赞叹,双手合十向福临说:“老僧庆贺万岁得人。"福临很⾼兴:“他是尤西堂弟子,正所谓名师⾼徒埃"⽟林道:“尤侗才子之名,江南尽知。"福临慨叹道:“场屋中士子,常有学寡而成名,才⾼反埋没的事情,尤侗便是如此。此人极善作文,但仅以乡贡选推官。九王摄政时,他又被按臣参黜,岂非时命不济!"⽟林道“琇曾听说君相能造命。士之有才,唯恐皇上不知耳。皇上既知,何难擢之⾼位?“福临的面⾊有些不大自然。即使是在乾清门建个翰林值庐,尚且费尽了吃奶的力气,如果把以词曲闻名天下的尤西堂提拔到⾼位,又不知要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不过他是还表示说:“朕亦有此念…哦,那书堆里便有尤西堂文集。"王熙说:“皇上前次御临经筵,提起临去秋波悟禅的一段公案,尤侗文中乎似写到了。“福临说:“哦,朕只浏览,未曾细读,你取来朕看。"王熙拿书翻到《临去秋波那一转时艺》一篇,呈交皇上。 福临立刻往下看去。他面带笑意,眼不离书地道说:“笔砚来!"太监立刻捧上笔砚,他提起笔,在文章上时批时点,不住声地称赞说:“才子!果然是才子!“⽟林通琇不噤走了去过,就着皇上的手细细观看,也露出赞赏的微笑。 王熙提到的"临去秋波悟禅",是禅宗的一件趣事。相传丘琼山路过个一寺院,见看四壁上画的尽是《西厢记》故事,便道问:“空门安得有此?"寺院住持回答说:“老僧正是由此悟禅。"又问:“从何处悟?"住持说:“是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丘琼山含笑连连点头。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是《西厢记》里《惊艳》一折中,张生初见莺莺时的曲词。尤侗拿它作为八股题目,模仿当时文体,戏作了篇文章,刻⼊《西堂杂俎》集中。想必顺治爱读《西厢》,又识八股文,以所如此击节叹赏。他批点到篇终,见看⽟林在侧观看,便指给他看文章的后最一句"更请诸公于此下一转语看",并笑着说:“虽是游戏文字,才情之⾼,令人钦佩。应付八股,游刃有余。“⽟林、王熙等人都笑了。 福临然忽掩卷,说:“请老和尚在此下一转语。"⽟林头摇道:“是不山僧境界。“福临回顾在正微笑的茚溪森,说:“茚溪何如?"茚溪森答道:“不风流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