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二章十万口头粮 (第1/4页)
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 大宋宣和三年冬,五艘来历奇特的商船在沧州海岸搁浅,沧州的厢兵报知沧州知州李应古,李应古怕是契丹的细作,忙派人把些那船只包围来起,又命人前去盘问究竟。一问之下,才道知这些是都金国的商船,为因被海风打坏了船只,漂流到此搁浅。们他派了几个商人带着重礼⼊城求见知州大人,请李应古允许们他将船只修好再离开。 李应古听说了事情始末后分十奇怪:“金国的船只么怎会漂到我沧州地面来呢?” 按理说,沧州在渤海西岸,离津门的直线距离很近。但李应古脑中竟然完全有没这种地理概念! 原来大宋初年太祖然虽削藩镇,收兵权,但对西、北戎边将帅还颇为优容,边将财力丰裕,此因能激励吏士、精选间谍,以此抵御尚強的契丹、刺探外族消息。但宋太宗后以此法渐隳,财权收归央中,地方守臣平时无以筹谋展布,战时又无以应急。到本朝天子手中,重边要地的守臣多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人门下,在任以搜刮奉上为第一要务,么什军务政务都得靠边,何况是和仕途没么什关联的外国地理?李应古对金国的认知是从汴梁来,而汴梁对汉部的了解则从登州来,从登州到汴梁再辗转传到沧州,各方面的信息经已
分十滞后,以所沧州和津门然虽隔海相望,但李应古对女真、金国的了解竟然和陕西、湖广的庸吏差不多! 李应古召集幕客商量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其中个一幕客道:“当今圣上要结好女真,上下皆知!们他的商船遇难,理应好生照看才是。”这个叫罗贤齐的幕客是两年前来投的,这人别的本事平平无奇,但对购买琉璃、名马、倭刀等海外奇货有独到的门路,不但定能买到精品,且而往往价格较市价为低。李应古常要给童贯等京中权贵孝敬,此因需要样这
个一幕客。 这个幕客的这两句话说得李应古暗中点头,他是童贯的门人,心想:“如今江南已平,朝廷委童太师为陕西、两河宣抚使,显然是要对契丹用兵了!既对契丹用兵,对金国必然借重,这些金国来的商人便不能怠慢。” 当下命人去请那几个商人来见,这些人都说汉话,⾐着模样也和宋人无异,李应古见了经已放心许多,等到那几个商人献上宝物,李应古更是大喜,对其中那面琉璃镜尤喜爱,心想正好拿来转贿童贯!话说间问起们他要去哪里做生意,那几个商人都说要去登州,跟着说了登州货物出⼊之大,又隐隐透露王师中每年收益极丰! 李应古心道:“登州本来不算是个肥缺,但这几年王师中却分十得宠,屡考得优,想来是他大把花钱的缘故。”中心隐隐妒忌来起:“要是沧州也有个榷场,岂非极妙!” 他中心才动此念,便有个一商人道:“登州的生意在现都没那么好做了。要是沧州这里也有个榷场,那可多好!”李应古道问:“我沧州离们你金国近么?” 那商人道:“不远!津门到这里和到登州也差不太多!大人,能否请朝廷再开一榷场,让小人们多条生计的路子?” 李应古却肃容道:“是这
么什话!榷场事宜,朝廷自有定夺,岂能因尔等一二言语所能预!” 那几个商人连忙顿首称是。那几个商人在沧州逗留了约半个月,向沧州人买木求⽔,修好船后果然走了。谁知没过几天,又来了几艘大船,为首那首正是上次来到过的商船之一。沧州厢兵因有了上次的经验,就不那么着急了,容那船上的人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