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5页)
说得过去,晓敏憎恨郭剑波。    电话铃一响,她以为是小冰来解释道歉,考虑一下,用冷冰冰的声音接听,那边却是范里“你不来图书馆?”    “我心里不舒服,我需要休息。”    “郭剑波现时在我身边,他想跟你说话。”    “不用,范里、请你告诉他.把时间用来写好论文,看如何狠狠的骂中国人。”    “他有他的立场,晓敏。”    “我也有我的立场,范里。”    “好好好,等你气平我们再说,不过,晓敏,我还以为你们都是加藉人士。”她挂上电话。    晓敏捧着隐隐作痛的胃都,挣扎上床。    电话又来了。    晓敏打算痛骂郭剑波,但那不是小冰,是警察局,他们抓到了疑犯,要晓敏去认人。    那是一帮华裔少年,专在停车场犯案.刚刚在偷车当儿被捕,他们携带的旅行装内有一只铁锤,沾满银红色车漆,还有,也搜出顾晓敏已报失的信用卡。    派出所著顾晓敏马上赶到他们那边去。    晓敏马上出门。    冰剑波在警局门口等她,自然,他也是主要证人之一,看到他,晓敏先是气,随即想起他在停车场救她的一役,更加气馁。    晓敏一直讨厌知恩不报的小人,没想到她自己这么经不起考验。    她沉默地跟着小冰。    两人走进警局大堂,便呆在当地,只看见一个中年华裔妇女,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地在地上打滚,一边用粤语嚎叫:“我的儿子不是坏人,你们冤枉我的孩子!”    已经有两个女警赶出来扶住她,劝她坐好。    那妇人忽然扑通一声跪在警察面前“救救我孩子,救救我孩子,我什么都肯给你们。”    警察叹口气,硬把她拉起来,按在椅子上。    晓敏问身边的警务人员:“这是怎么一回事?”    冰剑波冷冷看她一眼,顾晓敏那民族意识又来了。    警察答:“她的儿子被捕,她情绪激动。”    晓敏明白了,做母亲的绝不相信事情会发生在她们的孩子身上。    正要进小房间认人,那中年妇人忽然看见晓敏,挣脱女警的手。跑到晓敏面前,用力抓住她的手,颤声说:“小姐,你是来认人的吧,小姐,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同声同气,凡事可以商量,小姐,你当行行好事,我们祖宗都感激你,我只得这个儿子,他要    是关进洋人的监牢里,我家就完了,小姐,”她大力拉扯晓敏的衣服,声泪俱下“你假装什么都没看见就行了。”    晓敏看着那张心胆俱裂的面孔,静静的对她说:“太太,这件事不针对种族,这件事针对是非。”    警察已拉开妇人,把她请出去。    晓敏话一出口,忽然想起,这口气多么像一个人,这口气像郭剑波。    她猛地抬起头来,小冰正全神凝视她。    晓敏感慨万千。    她不能就那少年有黄皮肤就包庇他,少年作jianian犯科,抢劫非礼伤人,就得受到惩置,无论皮肤什么颜色,都不能特赦。    彼晓敏一定要把他认出来,使他受到制裁,否则他还要继续出去防碍公安。    警员关上房间,单面玻璃外一排站着六名华裔青年,晓敏只需一分钟便认清楚…    “左边第二人,手臂上纹着一条小青蛇的便是,他还有两名同党,不在此地。”    那只手臂当天箍住晓敏的颈脖,勒得她透不过气来,那条维妙维肖的小蛇像是要自皮肤上跳出来咬死她,疑匪另一只手已经撕开她的衣领。    晓敏忽然呕吐起来。    冰剑波连忙掏出手帕。    “你呢,先生,你可认得出人?”    冰剑波答:“左边第二人,错不了。”    “谢谢两位。”    晓敏到洗手间去用冷水冲洗,郭剑波一言不发,一直在她身边照顾。    女警受不了刺激,责备小冰:“先生,这是女厕,这里不同日本,男女共享洗手间,请你马上出去!”    把他们当日本人了。    晓敏说:“我没事,请在门外等我。”    她擦干净了,才偕小冰离去。    没想到适才那中年妇人纠结几个亲人站在警局门口等他们,一见到晓敏,便奔上来用粗话直骂。    她指着晓敏;“唐人不帮唐人帮洋人,你这个贱人终身不得好报”    她一口唾沫吐到晓敏的脸上。    晓敏一语不发,跟郭剑波上了车。    她用手捂着脸,过好一会儿才说;“别驶回家去,我想去喝一杯。”    “我带你公园散心,酒这样东西,除非喝死,否则还不是会醒来。”    想想也是,晓敏点点头。    她很感激小冰并没有说多余的话。    饼很久很久,她问:“老伯要搬家,”她十分关注。    “恐怕要迁往老人院。”    “那里不适合他,”晓敏冲口而出“老得像他那样,已经不是老人。”    大抵只有郭剑波才听得懂她的话。    在海洋馆附近休息一会儿,晓敏躺在长凳上看蓝天白云。    晓敏说:“我愿意支助老伯找地方搬。”    冰剑波问:“你想清楚了,他可能会再活一百年。”    “没问题,我会关照我女儿及孙儿照顾他。”    “我代他向你致谢。”    “你。”晓敏看着他“你到底干什么,是大学讲师呢,还是专栏作者。”    “两者都是。”    “明天的讲座我不来了。”    “你是不来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