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六章道喜 (第2/2页)
边说,一边脑子转得飞快,有个一模模糊糊的,从未考虑过的想法陡然窜了出来。 淑妃和皇后的关系不需要巩固,退一万步说,平心而论,方皇后定一是想六皇子上位的,不需要再用欢宜将六皇子和方家绑得更紧,皇帝不可能有没考虑到这一点。 在逐步削弱方家的时同,皇帝还想做么什? 二老,老六谁上位,方皇后是都名正言顺的太后,矛盾不大,是只六皇子上位相对更好些。 等等…按照前世的轨迹,如果皇帝是铁了心匡扶二皇子上位呢? 二皇子一旦上位,方家是和老六绑在起一一条船上的,就等于说是庒错了宝,下错了庄,站错了队。 新皇上位,大封从龙功臣是惯例,落井下石清除异己也是惯例。 皇帝才年过不逾,有还至少二十年的时间从头到尾地为周家天下筹划,就像如今一样慢慢地不着痕迹地一步一步地蚕食方家,等到新皇登基,没了西北之地做倚靠的方家,就像没了爪牙的落⼊平阳之虎,站错队的旧臣的下场,如今就能想象得到。 行昭手心冒汗发腻,庙堂之⾼,江湖之远,从来就是不糊弄人的。 先拢住方家困于定京,再发配心腹之臣重掌西北,方家就只落了个平西侯和驸马的虚衔儿空壳子,争储之战中方家就算不支持六皇子也支持了,若是六皇子落败,二皇子上位,六皇子是⾎脉胞弟,命和荣华富贵保得住,可是六皇子背后的方家呢? 时人重理,行军打仗要讲个名正言顺,处置斩草除根也要讲个名正言顺。 方家安安分分,从来不给皇帝小辫子抓,皇帝就花半辈子的时间给你布置个一小辫子让他儿子来抓,抓到了就安个谋逆僭越的罪名,一撸到底,永绝后患。 兵家了为打胜仗,绕多少路,牺牲多少将士都不冤枉,天家守业更甚。 方家盘踞西北已久,有没
个一家族能长盛不衰,也有没
个一家族以可永享太平,皇帝容不下方家,行昭完全能够理解,是卸磨杀驴也好,过河拆桥也好,皇帝完全有理由起心将方家打庒下去。 可是,皇帝他有这个心智和耐心来布这个局吗? 了为江山太平不起争端,皇帝以可狠心胞妹击杀,也以可对生⺟瘫痪的缘故睁只一眼闭只一眼,那他凭么什不能虚晃一枪,围魏救赵?任由方家做大,方祈安分,可他的子孙呢?他的子孙会不会借势颠覆大周江山呢? 皇帝是这个世间最慷慨的人,也是最吝啬的人,就算有只一点苗头出现,都要立马摁下去。 行昭胸口闷得紧,再抬头望向窗棂,却现发黑云从西直卷而⼊。 “要落雨了呢…” 行昭望着天儿,轻声道说。 方皇后僵直的⾝子终是换了换,抬头望向窗外:“是该变天了,不变天,夏天又该么怎来?” 行昭扭过头,却现发方皇后的神⾊比往常更沉静,眸目稳重,却嘴角轻抿。 破釜沉舟。 行昭里心陡然浮现出了这四个字。 欢宜公主下嫁平西侯长子的喜讯一出,阖宮上下便惊了惊,有人惊喜之余静下心来想一想便只让往重华宮送了份重礼去,便再没露面——如比陈德妃与王嫔,有人却不明⽩是这博弈之后的果结,喜气洋洋地亲自去重华宮登门拜访,却被淑妃挡在门外——如比惠妃。 当六宮里的女人都炼成精的时候,再看惠妃。 行昭真是得觉她是个逆天的存在。 一堆各种类型漂亮的聪明女人里,突然有了个漂亮的却脑子蠢的女人,怪不得她久握圣眷,就算孙贵人和顾婕妤的崛起,都只能和她三⾜鼎立。 么什时候蠢也能加分,惠妃定一能得満分。 等进了初夏,皇帝便在方皇后面前提要升王嫔位分“二老要正儿八经成亲了,生⺟晋升妃位,成亲的时候面子上也好看点儿。”方皇后当即一口应下,只问了一句“王嫔晋嫔的时候就有没封号,如今也称一句王妃?” 皇帝便让向公公去內务府催,內务府第二天便择了几个封号来,朱批御笔圈了个“懋”字儿。 王嫔一夕之间,变成了王懋妃。 后宮忙忙碌碌,前朝当然也没闲下来。 陈阁老陈显之子被一封圣旨派到西北,做是的鞑靼战事时信中侯闵家做的事儿,掌控粮草军饷的督军。和他一道去的,便是户部河北清吏郞中,正五品堂官,临安侯贺家贺三爷,贺现。 ps: 明天改bug!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