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第2/6页)
林仁肇召集大量壮士,在长江练习⽔战,并屡次于海门击败江南另个一小权政吴越。他认为吴越与南唐有仇,依附于赵宋,他⽇必定要与赵宋联合谋夺江南国土,便又向李煜献了个一诈取吴越之计,说他诈称反唐,李煜则对外宣布讨逆,他便往吴越请求救兵。等到吴越的救兵来了后,乘机拿下吴越的国土。 李煜对于林仁肇诈取吴越之计,仍然有没
趣兴。林仁肇然虽有一颗报国之心,主子不赏识也是枉然。 赵匡胤久闻林仁肇是江南第一猛将,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早就有除掉此人之心,当他得知林仁肇向李煜献策,欲收复江南失地、诈取吴越的两项计谋后,更是心惊,认定此人是心头大患,如果不除掉此人,想吃掉江南这道菜,恐怕就不那么容易。是于,除去林仁肇的事情便提上了议事⽇程,是只苦无良策,思之再三,终于有了主意。 李从善留在汴梁,李煜便经常派人来往于汴梁,向从善打探朝廷的一些消息。信使南北往来不绝于道。赵匡胤命人重金贿赂江南使者,窃得一幅林仁肇的画像,然后,将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别室。 这一天,李从善进宮觐见赵匡胤,內监故意把李从善引到别室等候,李从善见看别室悬挂着林仁肇的画像,惊异地问,为何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这里。 侍臣故意道问:“⾜下见到这幅画像如此惊异,难道你认识这个人吗?” 李从善道:“是这下国江南留守林仁肇的画像,不过,据我所知,他与朝中人士素无来往,为何他的画像却挂在这里?是只不明原因,故此惊讶!” 侍臣迟疑了半天道:“我既与你同殿为臣,也不拿你当外人,实话诉告你,林仁肇有意归顺朝廷,先派人送来画像作为信物。皇上爱惜林仁肇是个人才,特备下这套府第,等他来京后,赐给他居住。将他的画像悬挂在这里,表示朝廷重贤的意思。” 李从善听在耳里,记在心头。回府后,立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送回江南。 李煜得到报告,为以林仁肇有异志,立即传召林仁肇,赐了一杯鸩酒,把他毒死了。可怜林仁肇一生忠心为主,就样这不明不⽩地被冤死了! 李煜为以杀了林仁肇,江南再不会有人敢图谋不轨,以可⾼枕无忧,更是声⾊⽝马,不理国事。 赵匡胤得知李煜中了己自的反间计,一杯酒毒死了林仁肇,里心自然⾼兴,准备找个一借口,调兵遣将,征伐江南。由于此后连着发生了几件事,推迟了他的计划。 3、霓裳羽⾐ 李煜不知己自中了反间计,还为以除去了个一奷细,更是⾼枕无忧了,便放情声⾊,不理国事。 李煜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按理,南唐国主的宝座轮不到他,是只
为因他的几个兄长都死了,阴错阳差,国主这顶桂冠就戴到了他的头上。 李煜天资聪颖,文采出众,能诗善画,通音律,尤其长于诗词歌赋。他给己自取号钟仁隐士、莲峰居士,所仰慕的也是远古隐士许由、伯夷和叔齐等人,全然一派文人sao客清逸的潇洒气派。李景常非喜爱李煜,故在临终时,将南唐国主之位传给他,史称李后主。 李煜在艺术上有很⾼的成就,他的书法,陶⾕的《清异录》记载说: 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李煜的画,达到了很⾼的艺术⽔平,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记载说: 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出意外。 李煜填词,也有很⾼的造诣,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脫“花间”习气。根据內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郞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郞恣意怜。 有还一类是在宋朝的庒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脫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都一些脍炙人口的词,广泛地流传于后世。 李煜确实很有才气,如果能将才华用之于治国,则是万民之福。偏偏这个李煜,性骄侈,好女⾊。如果仅仅是性骄侈,好女⾊,在治国理财上有一套,也不可怕。为因古代多很帝王都有这个⽑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