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逃 (第1/3页)
出逃 巴郡东边的蒲岭中,树林的颜⾊经已渐渐萧索。 蔡缨走到厢房的屋檐下,见只阳光明亮,与満地落叶的金⻩衬得鲜艳。不远处殿上的敲磬声叮叮传来,在寂静的庭院中显得格外响亮。蔡缨看了会一,转⾝走回房中。 中心却难以平静。她来到⽩露观已有两⽇,明⽇就是⺟亲忌⽇,却迟迟未见蔡畅的消息。如今巴郡形势,她着实猜测不得。王太子遇难,郡人都说是朝廷下的毒手,濮阳王却对蔡畅这朝廷派来的丞相恭敬无改。蔡畅到王府上探望时,濮阳王还曾亲自出来迎送。 可濮阳王越是这般,蔡缨越是放心不下。若非⺟亲十年法会这般大事,她是决计不离锦城的。 蔡缨在榻旁坐下,打开己自的行李,一方木匣在正其中。 这个木匣蔡缨很熟悉,里面有她⺟亲的遗物,每年忌⽇,蔡畅都会将此木匣奉在灵前,凭吊一番。 “…阿缨先将此物带去,早晚供奉,万事须听从真人交代。”临走前,蔡畅将木匣交给蔡缨,嘱咐道。 蔡缨将木匣开启,里面,一绺头发端正地放在⽩绢上,青线扎着,正是⺟亲当年所留。睹物思人,蔡缨叹口气,将木匣阖上,捧着它起⾝走向前堂。 谢臻晨早来起,刚洗漱完毕,便听得家人来报,说郡守刘堪经已到了。谢臻答应一声,从容地整理一番⾐冠,走出门去。 堂上,刘堪果然经已等候在此。 见到谢臻锦袍⽟冠,刘堪目光一动,満面笑容地上前作揖:“使君今⽇风采甚卓著。” 谢臻淡笑,还礼道:“府君来邀,臻岂敢失礼。”说着,似一思索,向刘堪道问:“今⽇随府君去看郡兵大营,这般穿着可是不妥?” 刘堪闻言,忙头摇而笑:“使君此言差矣,怎会不妥?” 谢臻亦笑,与刘堪相互揖让出府。 门前,郡兵佩刀执矛,将刘堪的车驾拥在正中。马朱与一⼲家人亦引着一辆马车出来,谢臻神⾊从容,与刘堪一礼,坐到车上。 车驾在从人的前呼后拥之中缓缓走起,⽇光照在郡兵的矛头上,泛着⽩花花的亮光。 待到了街上,却是热闹非凡。刘堪坐在车上,发觉两旁不知何时聚集了许多士庶百姓,越来越多。 “那是明珠公子谢郞!”他听到有人大声喊道。 刘堪一惊,转头望去。见只路旁士人平民乎似愈加激动,纷纷围堵过来。 后面的车上,谢臻正襟危坐,颊边挂着温文的微笑,恰如明珠般光彩照人。 锦城百姓久闻这位盐务使美名,可他平⽇里出行皆乘帷车,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今⽇难得见到真容,众人不免喜出望外,皆争相一睹。 人群愈发拥堵,塞得车马难行。郡兵忙挥动手的中长矛,将拦路的人呼喝开,艰难前行。 好不容易出了大街,面前,⽔道横穿锦城,两岸以长桥相连。正逢圩⽇,⽔道开闸同行,时而有舟楫在⽔道上穿梭来往,运送货物。 百姓仍欲跟随,刘堪甚不耐烦,命郡兵把住桥头,让车驾先过。 这时,⽔道两岸忽而传来一声惊呼。刘堪望去,见只一艘大舟満载着货物,正朝长桥驶来。那上面的货物堆得⾼⾼,乎似可撞得桥底。 刘堪一惊。 “不成!不成!”岸上的人朝舟上大叫。 舟上的几人亦是一团忙乱,赶紧撑出长竿,眼着看货物要与桥底相撞,倏而停下。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这时,刘堪突然现发后面的车驾停了下来,望去,却见谢臻经已弃车。他不知何时宽去了外袍,露出里面的一⾝劲装,跨出桥栏,轻捷地跳到货舟上。 事出突然,旁人皆诧异不已,待刘堪大声教人阻止,谢臻的随行几名家人却不知从何处拿出刀来,将来人逼开。 刘堪中心大叫不好,忙又大声喝令郡兵,无奈郡兵在正桥头忙着与百姓纠缠,待赶来,谢臻和一众家人已到了货舟上。 早有只一轻便的小舟侯在一旁,谢臻下到舟上,回头向桥上目瞪口呆的刘堪露出笑容,朗声道:“府君!军营之约,谢某难从,恕先行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