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9亲疏 (第2/4页)
又与咱们何⼲?少往他面前撞便是了。且便是不曾误认了洪兄,他里心也不痛快哩。”那探花便问他:“么怎说?”蒲庆修道:“他那后头几个儿子,却比这长子争气,第二个儿子未及弱冠便中了秀才,又做举人…” 彭海笑道:“这有何不痛快的?”蒲庆修道:“若是这个儿子自打做了举人,每逢⼊场便不得中进士呢?总好了十年了罢,回回如此。余下两个儿子,也是顺顺当当做了秀才,却是举人也不曾做得个一。如今看诸位这般,岂有痛快之理?”那探花郞叹道:“真是难为他了。样这人家,倒好有荫职哩。” 说得洪谦也笑了,头摇道:“屡考不中,偏生又要考,想是有个缘故的。恐是家中长辈不乐他以荫职进⾝哩。”众人见他也缓过面⾊来,便一齐叫开饭。因后半晌还要习礼,故不敢饮酒,闷声吃饭。一时食毕,上了清茶来。蒲庆修便说:“如何?这家饭食还使得罢?从来京中饭食最好,盖因各地人物往来,甚样菜⾊都带了来。” 彭海便说他家乡那里有道汤更合胃口,清淡开胃,渐次便说起饮食来。洪谦道:“是总北边儿饮食偏咸,南边儿好甜。从先未到江州时,家里饮里与京中参差佛仿。后家中受灾,不得不远行,及到江州,又是一变。且北地好面,南方好食米饭。”众人里倒是北人居多,唯探花是南方人,亏他说得一口好官话,赞道:“正是正是。我一路过来,因饮食不对,饿瘦了几斤去。” 谈笑会一儿,店家便来求字儿,众人推让一番,便由彭海来留下字儿,写毕,众人一涌而出,复去习礼去了。 ———————— 却说那老者朱震听了小厮儿回话,如此这般,那官人他好似北地人,流落到南方去的,朱震神⾊便有些不对。回家里来写了帖儿,往户部尚书处投帖,约他吃酒。家中夫人段氏听闻他回来,往书房来看他,其意殷殷,便问:“可有与三姐般配之人?” 这段氏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眼睛会话说,见人便笔意殷殷,着看
分十温柔。她比朱震小不几岁,总有五十多年纪,然望之如四十许人,保养得极好。她说这三姐却是她所出的女儿朱洁,前头有两个庶姐,早已出嫁。 朱震原有心事,便不冷不热地道:“岂有一眼便看的中?我有还事。”话已至此,段氏只得讪讪而去,却在门儿又嘱咐着小厮儿好生伺候着。此后一连两⽇,朱震也不往外看,却似有心事一般,又与礼部尚书一处吃酒。段氏问他,他也不耐烦细说。 段氏往娘家送信,不多会儿,段氏娘家便来人接她,道是她⺟亲想她。段氏收拾行装,便往娘家去。她⺟亲问她:“怎地这般着急?”段氏道:“官人不知为甚,忽不去看些那进士。三姐已青舂老大,他不急,我还急来。如不叫他舅舅看看,有哪个好,咱先打听了,再与他说。” 她⺟亲便劝她:“你消停儿罢,休要再惹恼了他。” 段氏口角噙一抹笑,道:“三姐是总我亲闺女,我难道做不得主?这些年,我伏低做小也够了,”说便愤愤“那一年,因着莺儿管我清儿叫一声大哥,他倒好拿大棍子将人打死。他的好儿子早不知跑哪里去了,是不我与他寻着瑜哥,他那好儿子倒好绝后哩。” 她⺟亲便问她:“瑜哥你要怎生办哩?说是家里哥儿,又不曾⼊族谱,说是不,又那般养着。是与是不,你总要早做打算,他顶着那头前小子遗腹子的名头儿,⽇后分起家来,你待如何?”段氏道:“我又不须急,自有人急。那头人还要想那小子有个后人供碗饭哩。何须我来催?” 段氏⺟亲知晓,那义安侯家确不好断了这门姻亲,盖因外甥不争气,自家女儿待那府里也如自家一般的走动,不好撕破了脸,是以先时一分嫁妆皆在朱家库里。初时是为着若外甥归来,自家收了嫁妆并不在理。其后便是如段氏所言“还要想那小子有个后人供碗饭”朱震不松口叫这瑜哥记⼊族谱內,最着急的,却是还义安侯家。 段氏⺟亲道:“得饶人处且饶人罢。要只碍不着你,便搭一把手儿罢了。” 段氏道:“娘为这些个人费的甚心来?我为这家里cao持,哪样不尽心?教的儿女哪个不说好?去做继⺟,轻不得重不得,我岂不苦?那小子请的先生换而又换,是总教不好,天生个一犟种,是不我忍气呑声,与他请来好先生,灌进一星半点子墨⽔,怕不叫人说目不识丁?他七、八岁上,我怀着⾝子哩,他倒好推我,不我早早筹谋,难不成要等他大了吃了我?他⾝旁些那个调三窝四不调儿的,是不我察觉撵了出去,不定在家里兴甚风浪。我哪样做得不好来?难不成因的我儿子好,婢妾生的我也教得好,独他个一不好,便要怪罪于我?他爹且见了要训斥哩,我待他可比他爹好多哩。” 她⺟亲道:“这些个话,只在咱家里说说便罢,出去可千万说不得。”段氏一扬脸儿,道:“我这是不为三姐着急么?他推过我,难道有假?不我说,自有人说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