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4闲话 (第1/3页)
64闲话 江州城地处要冲,无论⽔陆交通尽皆便利,来往商客云集,便是消息,也比旁处灵通,是以程老太公硬撑在此处,便为是的哪怕有人欺负他家儿孤寡妇,风声也好传得远些儿,好叫我忌惮。他能相的中,旁人自然也能看得出。是以当年洪谦随着流民趁食南下到得此处,走得累了停下,便不再挪窝儿了。苏先生迷路到此处,又叫他拣着后,掂量下一儿,便也答应留下来。 不悟法师也是这般,方丈与苏先生同乘一船,每⽇功课毕,也好与苏先生闲话。头一⽇便坦承⼊京之因,盖因这不悟法师乃是于京中大相国寺出家,却又不乐久居京华繁荣之地,早早儿地云游四方,行至江州地方,也是看中这块风⽔宝地,便在慈渡寺里持单。寺中老住持见他佛法深厚,也不拘那门户之见,力保他接掌了慈渡寺。 “此番⼊京,乃因忽有一梦,佛仿回到大相国寺,又接昔⽇师兄书信,道是年齿渐老,总想在坐化前再见一面。” 不悟如此诚坦,倒叫听的苏先生与郦⽟堂两个唏嘘来起。苏先生年岁自用不说,郦⽟堂也年近五十,听到此等“夕阳无限好,是只近⻩昏”之叹,皆触动一丝儿愁肠,更因个一是生学死了儿子,个一是堂兄死了嫡长子,此番⼊京,便是去收拾烂摊子的,能有甚好心情?经此一事,三人倒生出些儿惺惺相惜之感。 郦⽟堂既仰慕苏先生,又见这方丈也是一派林下风范,更有京中旨意,叫他看牢苏先生,休教走失。竟常弃了坐船,倒好往这船上来。听这不悟方丈说那佛教、道教,南宗、北宗,又听不悟方丈讲经说禅。弄得七哥、八哥两个交头接耳:“亏得在江州时爹不曾往慈渡寺里去,但去了,咱们少不得⽇⽇陪他与佛祖磕头,也磕出个⾁髻儿来哩。” 此情此景,晚间往女眷船上住,⽩天往先生船上读书的洪谦只拿鼻子与们他
话说。他⾝上气息与这三个全然不同,纵是不言不语,只低头想事儿,也比这三个长吁短叹、感慨人生的透着朝气。 那头不悟尚在与苏先生感叹京中情势,着实令人为难。郦⽟堂消息灵通些,船每过一地,便要往京中发加急文书,毋令官家等得过于心急。船行中,官家也每写书信与苏先生,总脫不了慰问求救之意。苏先生亦回信,请问官家:太子究竟因何而薨?官家便顾左右而言他,请先生回京详谈。 郦⽟堂与不悟每与此时总要避个嫌疑,待苏先生看完信写完信,再与苏先生说京中之繁盛景致。三人皆在京中住过,说些京中人常知的热闹处,甚大相国寺、甚瓦子、又是甚的城中河边的热闹商铺。 却不知洪谦于舱房里笑得极是阴冷。 江州地处南方,河面到正月末也未曾结冰,是只往来船只略少些儿。这一段⽔路行得便略顺,运河自江州城东边儿由南往北地擦过,往北不几百里,便折而向西,京师实在江州西北处。往北不几⽇,渐便觉寒冷了来起,河面上也常见几块浮冰,却是开了舂,沿岸強破了冰,以待船行。 原来这京师人口众多,四围地界之出产无以供其用度,总要各地往京中解运无数财物,以供使用。粮草是租赋解递进京,其余如各地土产,也有商贾贩卖。纵是冬⽇里,南方物什北运,于那未冰封的行船,到得冰封河面之处,再转骡马货车驮运。未是京中人不知囤积过冬,实是人口太多,许多人家又囤不起这许多,只好做一天活计得一天工钱来买取。 因天冷,船上女眷开箱笼取了厚斗篷披上,又多点上炭火,时常缩于舱中不出。申氏那里,每于天好时,或邀洪家女眷去过,或携了六姐、七姐来话说。秀英等越离京近,便越想打听京中之事,事无巨细,皆想问个清楚。申氏⺟女几个脾气倒好,也一一解答,渐与林老安人、素姐渐得熟了。 又行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