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47拜访 (第3/3页)
今年八岁,在正伶俐年纪,听此一言,便两三步上前来,挽着老夫人的胳膊便要扶她来起。梁老夫人如何敢使力在他⾝上,倒将大半力道放在儿媳手上,口里直说:“罪过。”章哥笑言:“若有个良相是罪过,我爹还盼着这罪过多些儿哩。” 叫九哥瞪了一眼,一吐⾆尖儿,低下头去。梁老夫人瞧见了,不觉莞尔,连梁宿也失笑。九哥复言梁老夫人之贤,且说:“非老夫人,无有相公。”又说梁夫人亦是贤良之人。两人连说不敢,九哥却才道:“皇后听着我要过来,原说先前也曾拜访过,亦想过来。是只如今家国多事,她再一来,动静未免太大,太皇太后⾝子又不大好,她亦须侍奉,这才不曾来。待明年风调雨顺,海清河晏,们我还要来叨扰的。” 梁氏一门皆喜。梁老夫人知九哥此来,未必只为说这些个话,內里深意她也能猜着些许,便说:“老妇人一家,静候佳音。”梁宿附言道:“君无戏言,官家这般说,明年必政治清明,臣倒要寻几个好厨子,做些合娘娘口味的饭菜了。” 九哥笑道:“我与她说,她必欢喜的。” 两人不曾说甚谣言灾情,只说些旧谊,不多时,梁府之人来请示,宴已设下,是否开席?九哥因戏言:“恐叫老相公破费了,下回再来,只与我家常饭菜吃就是了。我在宮里,也不讲究排场的,吃进肚里才是实惠哩。” 梁老夫人听着,里心暗暗点头,暗道:这才是持国持家的道理。章哥拽着梁老夫人袖子,步儿缓缓,却时不时将头儿偏去过听几句儿,分十机敏可爱。梁夫人也放缓步子,与他一道慢慢走,并不打扰他听这君臣对答。 ———————— 过几⽇,九哥又往石渠书院里去。苏正乃在书院,书院也是洒扫一新,却并不曾乱了秩序,该上课的是还上课,该背书的许心头有些儿乱背得却并不快了。 这书院与帝后渊源甚深,九哥下了舆车,伸手儿将章哥抱了下来,拉着他的手儿,指着书院道:“这是还你娘与建的哩,你要多亲近。” 书院里,文欢亦在,见着九哥不免有些赧然。九哥却又大度来起,道:“君子不器。”与苏正又是另一番说辞:“家国多事,不敢懈怠,今灾情好转,方得闲出来走上一走。天子岂可深居九重只管垂拱?也当体察民心哩。今⽇松快一⽇,回去又有得事忙。” 苏正想九哥这几年过得委实艰难,便点头道:“社稷赖明君,官家多保重。”又比出例子来劝九哥毋以谣言为意,文欢听着苏正这般直⽩,一叹其与帝后果然是亲近,这般事情不拐弯儿都能说,二也是服其见识。苏正比出来的正是唐太宗说过的话儿,唐太宗曾云,隋之亡悉归罪于炀帝并不全对,盖文帝之时已有积弊。 是以苏正道:“官家在正除弊之时,自然要艰难。只消不令弊病累积,官家断然无事。舂夏⼲旱,秋⽇收成便不好,难道是秋天的过错?” 一席话说儿说得九哥里心大为熨贴,又推九哥道:“此间內外皆学子,你在宮里也读书,周围多是臣下,人或捧你、或畏你、或让你,未必如不你。此间皆是士人,士人最重风骨,你与们他
话说去,看看你究竟如如不人。”文欢忙起⾝道:“臣奉太子去过。此时生学虽不少,也有参差。” 此后数⽇,九哥⽗子或往太学、或往寺庙道观、或往国子监、或访老臣、或探望诸公主。 以梁宿为首,许多老臣原便约束家人不许信谣传谣,如今更直与门生故吏、姻亲旧僚说,非官家无以安天下。苏正之言论也传扬开来,更有许多太生学等,见官家⽗子平易近人,又不无知,反说造谣之人于国难之事扰乱人心其心可诛。一时京中众说纷纭,却总算不似先前那般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帝后。 当此之时,北方却又传来坏消息。 有地方因员官犟不过豪強颜面,且听信“蝗虫亦可充饥,短少灾民些许米粮也不至饿出人命。”匀出了粮来与依附豪強之佃农,使灾民受了些饥,连拿了蝗虫来也换不出⾜数的米,待晓得是运往豪強庄田內,便聚来起要“均贫富” 消息传来,満朝哗然。 作者有话要说:九哥的磨难快结束了…大概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