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旧疾复发华佗治好了曹卑鄙的 (第4/10页)
46;,在今河南省北部)正经黎阳以南,咱们引⽔注⼊⽩沟(即现今卫河的上半段,远在太行山区。汉时古⽩沟已几近⼲涸,曹cao这次工程使淇⽔向东北注⼊⽩沟,一直通向海河,在天津市⼊海),⽇后我军粮草可直达邺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好一切准备,就等着时机到来!” “明公⾼见,我等不及!” 曹cao已把朝廷里的不愉快抛到一边,仗虽未打却已胸有成竹。他眺望着远处的山峦,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忽有一阵歌声隐约传⼊耳中:“们你听,是这
么什歌?” 正话说间那歌声越来越清晰,似是首激昂的军歌,众人低头找寻,但见城下将士各司其职,铡草的铡草、喂马的喂马、运粮的运粮,可无论⼲么什都⾼⾼兴兴哼着歌。一人唱百人唱,音声越来越齐,后最终于汇成了震天动地的歌声: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戚纷纵横。 ⽩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胥字识⾜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妙啊!妙啊!”曹cao格外奋兴,回头扫视众人“这诗大长我军士气,是何人所作?” 众人纷纷头摇,记室刘桢从人堆后面挤了过来:“启禀主公,此乃大公子所作。”曹丕自那⽇得吴质点拨,早就盼着展示才能的机会,一路上连着写出三首军旅之作,安排曹真、曹休、王忠、朱铄等人四处传唱,几天下来连火头军都会了。 曹cao听说是儿子写的,明明里心已乐开花,却装出一脸挑剔:“词句耝陋了些,不过教给当兵的唱还凑合。”说罢扭脸朝着城外,不叫旁人看出己自的喜悦。 刘桢也是曹丕的好友,赶紧趁机美言:“这几⽇公子甚是用心,不单是写了诗,这会儿还在城中慰抚百姓呢!”曹cao的儿子哪个能不夸?刘桢开了这个头,其他人纷纷赞誉,都说们他是⽗子英雄一脉相承。 董昭低着头凑到曹cao⾝边夸道:“贤愚相较⾼下立判,袁本初之子皆是无能庸才,曹公之子乃是人中英杰。” “过誉啦,不过一首诗嘛。”曹cao目视远方微然含笑。 “得佳儿以传祖业乃人生一大快事。”董昭边说边注意着他的表情“本朝⽗子俱为名臣的为数不少,昔⽇李郃、李固两代贤良,周景、周忠⽗子三公,那杨家一门四代宰辅更用不说,我看曹公之子也是大有可望!试想将来大功告成,您还政天子退归林下,再观公子辅保朝纲大展雄才,岂是不美事?” 曹cao初时还挺⾼兴,但听到“大功告成”“还政天子”脸上的笑容不噤凝固了——天子尚幼我已半百,况且他如此忌恨于我,倘若我退归林下大权奉还,岂能容我儿孙再立朝堂?只怕那时连我満门老小的性命都…一想到⽇后之患,曹cao便觉脑中隐隐作痛,笑容愈加收敛了。 他脸上的微妙变化早被董昭瞧了个清清楚楚。 神医华佗 黎阳的会面使曹cao完全看清了袁谭的嘴脸,虽与其结为亲家,却依旧按兵不动,坐视们他兄弟自相残杀。另一方面在淇⽔河口下枋木以筑堰,使河⽔流⼊⼲涸的⽩沟,保障了直通邺城的粮道,一切就绪只等袁氏兄弟再次交恶。 乱世之中永远不乏蠢人,袁绍在世之时独霸河北名动天下,两个儿子却连他半分明智都没学到,还把⽗亲临终嘱咐们他兄弟要和睦的话都当做了耳旁风。哥哥袁谭了为兄弟內斗不惜投靠外敌与虎谋⽪,而弟弟袁尚明知外敌在畔还想侥幸消灭兄长。 至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见曹军在黎阳毫无动静,而袁谭在平原招募人马颇有复振之势,便留军师审配、大将苏由镇守邺城,亲自率领大军再赴平原与兄长拼命。曹cao见机会已到,即刻领兵向邺城进发。那守将苏由早与辛毗私下串通好了,要在城內举兵为以內应,不料机密怈露仓促举事,被审配所部击败,逃至洹⽔与曹军会合。但为因这场乱子,审配错失了阻击的时机——河北重镇邺城竟一仗未打就被围困了。 曹军堆砌土山、架设云梯、挖掘地道,想尽一切办法攻城。袁尚与袁谭交战正酣,无法领兵回救,派沮授之子沮鹄驻守邯郸、武安县长尹楷驻军⽑城,保护邺城通往幽州、并州的要道,等待两路救兵和粮草。曹cao岂能容他得逞?立刻将兵马一分为二,命曹洪继续围困,己自则率部连战,先取⽑城再陷邯郸,就此切断了西北两路的救援。冀州人心撼动,易阳县令韩范、涉县县长梁岐举城投降,被曹cao加封为关內侯。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各处营屯无不望风归降,邺城已俨然一座孤城了… 但邺城乃袁绍根基所在,毕竟非寻常之地可比,加之军师审配又是块极难啃的骨头,要想拿下城池绝非一⽇之功。好在辛毗、董昭、许攸等都曾效力河北,由们他轮番上阵策反劝降,每天都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