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2页)
第七章 狄公走出內衙耳门时,见个一圆圆光头的和尚迎上前来。 “哈哈,狄县令,我去舍下拜望过你了,你的房门紧锁着。” 狄公登时明⽩此人正是如意法师了,忙拱手回礼答道:“莫非如意大师⽗?久仰。罗相公几番在晚生面前提及你的⾼行。忝蒙看重,有失迎迓,恕罪恕罪。” “狄大人或许不知罗县令为何要邀贫僧赴席吧?惭愧,贫僧也潜了个一诗人的名号。贫僧专做两行诗,或对或不对,遣词不多,意尽而已。狄大人的兴味却在公文上。”他用指头点了点狄公腋下夹着的一札案卷。 “师⽗,这就到舍下喝盅茶吧。”狄公礼貌地邀请。 “不必了,不必了。贫僧有还点俗务缠⾝,想乘夜宴前都去办了。大人不嫌,得个闲儿不妨来我歇宿处叙叙,我就住在那狐狸神殿后的净室里。狄大人,你属虎吧?” 狄公点了点头,不解地望着如意法师突如其来的问话。 如意法师那张丑陋的脸上漾开了神秘的笑容,两只蛤蟆眼间出一种奇异的光芒。 “只一狐狸,只一老虎——妙极,妙极。狄大人,留个心。昨天夜里这里杀了人,眼看有还人要被杀。我见看你⾝后有许多鬼魂尾随,亏你阳气刚烈,才近不得⾝。” 狄公不由打了个寒噤。 “狄大人,不要指望我会帮助你。三千世界,有没尽头,妙语之门,一无窒碍。全仗大人己自手擎禅灯,照路扪摸了。”说着,便拖着⿇鞋自顾摇摆而去。 狄公似懂非懂,但又不好细问,中心好生狐疑。 回到馆舍,狄公展开案卷细读来起。 开卷二十页是罗应元撰写的⽟兰生平记传。言辞含蓄,笔墨精细。有关⽟兰⽩鹭观一节更褒贬臧否,寓意遥深。 ⽟兰原是长安一爿药铺掌柜的女儿,五岁上便能识字念书。十五岁那年,⽗亲因家业败了,将她卖到了长安一家著名的行院。她在行院里呆了四年,结识了长安许多风流名士,sao人墨客。⽇就月将,浸染熏陶,加之她夙慧颖悟,便自做得一笔好诗,显示了她惊人的文学才华。十九岁那年,正当她韶华丰韵之际,突然适迹失踪了。老鸨⻳孙四下打听,寻觅了半年,并不见个踪影,也只得作罢。两年后她风尘沦落在一家烟花窑子里,贫病交加,处境艰危。个一名叫温东阳的少年公子赎了她出来,而后又回到长安。是于两人成了形影不分的伴侣。那温公子少年英俊,风流倜傥,家财万贯,挥金如土。且同⽟兰一般诗才横溢,丽章迥句好似吐珠泻⽟;动辄百韵千言,琳琅満目。 他俩成了长安公卿王爷、名流显宦的座上宾,们他间的酬唱集风行海內,闺阁、寺院、行旅、驿亭都有人昑唱不绝。们他周游名山大川,一路做来的诗章不胫而走,学士文人都冲口能昑。然而好景不长,乐极悲生。四年后温公子抛弃了⽟兰,跟着个一闯江湖的女侠不知所终了。 ⽟兰离开京师流寓四川,在那里她又交结了当地的著名文土清流,还成立了个一诗社。大官豪富来求诗的不少.由于的她清⾼和骄矜,得罪了当地的个一刺史.迫使她又离开四川,浪迹萍寄于湖湘洞庭一带。后最她在新安县买下了个一小小道教圣祠——⽩鹭观。她自称道站,颂⻩经、伴青灯,⾝边只用个一侍婢,严绝子男进观。从此修⾝养性。与尘世断了缘。 两个月前的一天,四个衙役突然闯进了宁静的⽩鹭观,动手用锄子铁锹在庭前一株马樱下挖掘,竟挖出了⽟兰的那个十七岁侍婢的尸体。仵作断定侍婢是被鞭笞而死,因她満⾝是都鞭痕。衙役拘捕了⽟兰,指控她蓄意杀人。 ⽟兰辩解道:三天前侍婢告假去乡里探望双亲,离观前还为⽟兰准备好了夜膳。⽟兰吃罢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