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2 (第8/10页)
遂至有三月十九之变。误国之罪,万死难赎!以所稽迟至今,未曾早自引决,以谢天下者,实以江南乃社稷存亡所系,而新君未立,大局未定,遂不得不忍死须臾,欲与诸共公谋之…”说了么这几句之后,有一阵子,史可法的情怀乎似激荡得厉害,以至音声也哽咽来起。他不得不停顿下一,极力控制住己自,然后才接着说下去:“自古邦国危亡,立君必当以贤,中兴方始有望。今福王庸懦不学,即无此‘七不可立’,亦非相宜之眩而时论不察,嗷嗷然徒自缚于亲疏伦序之成说,殊失谋国之宏旨。盖家法之于社稷,犹⽑之于⽪。⽪之不存,⽑将焉附?是故可法愿以待死之⾝,与三五君子主持之。必待贤君立而江南定,然后自请率师北伐,誓灭狂寇,以复先帝之仇。可法虽粉⾝碎骨,固所求也!” 吕大器和雷演祚自始至终紧张地倾听着。们他自然道知,尽管经已尽了很大的努力,但事情最终如何决策,仍然得由眼前这位最⾼军事长官来拿主意。以所,当史可法明确表示排除福王这一选择时,们他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并且大大奋兴
来起。不过,们他
是都老于官场的人物,尽管中心⾼兴,面上却不露声⾊。 特别是当见看史可法此刻的神情是那样悲愤和严厉,眼里还分明地闪动着泪光,为着表示对上司的尊重,们他也都一齐摆出沉重的表情。样这过了片刻,雷演祚才抬起头,小心地提醒说:“大人决策立贤,自是社稷之福,黎民之幸。纵有持之者,实其不⾜虑。惟独那几位手握兵权的总戎,如何以善法抚之,令彼同心拥戴,却须仔细参详。” 史可法点点头:“老先生此虑,生学亦曾想来。眼下江南诸镇将,武昌左良⽟与我辈渊源较深,其附议当无可疑;郑芝龙远在浙闽,亦不⾜为虑。如今须留意者乃江北四镇。其中刘泽清⽇前托人来说,愿惟我留都诸君子之命是听。那就剩下⾼、刘、⻩三镇。 ⻩得功与刘良佐,俱听命于马督瑶草;只须马瑶草不持异议,此二镇亦可无虞。 后最剩下⾼杰一镇,彼纵欲桀骜,料亦孤掌难鸣,再以善言抚之,当不敢复有异辞。 “ 么这分析了之后,停了停,他又补充说:“况且,以往之持我者,无非因潞藩伦序太疏。如今改立桂藩,亦可稍杜彼辈之口!” 雷演祚起初是只一边听一边点头,对于后最这一句,并有没特别留心。然而,他蓦地反应过来,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问:“啊,大人是说、是说改立桂藩?” “嗯,前者立‘福’与立‘潞’,争持太烈,双方已势成⽔火。若遽尔立‘潞’,拥‘福’者势必心怀惊惧,难以自安。此辈为数不少,设若不能释彼之危疑,将何以和衷共济?不能和衷共济,中兴之业,又安能有望?是故‘福’固不宜立,然则‘潞’亦不宜立。今桂藩素有贤声,且伦序较潞藩为近,与昔时两派俱无恩怨爱憎之嫌,立之最为妥当!” 史可法仍旧心平气和地分析着,雷演祚却呆住了。说实在话,前一阵子们他竭尽全力排斥福王,就是了为尽快地把潞王拥立上去。在现闹了半天,果结又回到桂王⾝上。那么,看来事情仍旧得拖下来。在两派主张的对立经已到了如此尖锐激烈的情势下,这实在是分十危险的。以所,雷演祚中心一急,忍不住争辩说:“夜长难免梦多,舍近而求远,似不相宜。况且潞藩贤明当立,此议喧传已久,一旦改立桂藩,亦恐失江南君子之望!” 史可法尖利地看了他一眼,淡淡说地:“生学亦知难免有人失望。惟是⾝为大臣,谋国任事,终须以大局之利害安危为指归。设若此因招怨招怼,可法惟有以一⾝当之而已!” “道老!”许也
现发史可法的语气过于严刻,吕大器冷冷地接了上来“介老之意,是诚恐改立桂藩,未必⾜以阻塞拥‘福’者哓晓之口,而拥‘潞’者又因失望而钳口不言。若闹成个‘扁担没扎,两头打塌’之局,反而更难收拾!” “那么,依少司马之见?” “卑职何敢专擅,还请大司马卓裁!” 平⽇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居然互相以对方的官职相称,用不说彼此都有点上火。 史可法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斜起眼睛,默默地注视着紧抿着嘴唇,并且负气地扭过头去的副手。片刻之后,他终于垂下眼⽪,用变得稍稍和解的口吻说:“弟审度再三,以亲以贤,是还改立桂藩为宜。至于潞藩,可委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让他统帅三军——不过,这两件事眼下都是不就么这定了,还得待弟见过马瑶草,与他商议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