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坐镇邺城曹丕结党 (第5/7页)
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炎光。 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 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刘桢《赠五官中郞将》四首之一) 一片昑诵声中曹丕缓缓坐到了吴质⾝边,低语道:“窦辅已答应通报军情,应该没问题了吧。” 吴质沉昑道:“这是都小伎俩,关键要看公子己自。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您把邺城的事务打理好,善待群臣虚怀纳谏,丞相自然会⾼兴,群臣自然会拥戴您。不必在三公子那边费太多心机。” “是。”曹丕然虽答应,但里心想的却是不这个“我给子丹们他也下了请帖,们他
么怎没来?” “哼。”吴质冷笑道“如果我没猜错,三公子府里也摆宴呢。” “哦?你是说们他都去那边了。”曹丕一阵蹙眉。 “不会的,论年纪们他皆与大公子您相仿,论共事的交情也厚得多。但毕竟是都同宗兄弟,大面上不能厚此薄彼,两边都请客,索性哪边都不参与,这才是曹真、曹休的精明之处啊!”“司马懿么怎也没来?”曹丕点手唤过朱铄“你小子就道知喝,叫你请仲达赴宴,你去没去?” 朱铄打着酒嗝道:“去了,他来不了。昨天他兄弟司马孚从温县过来看他,哥俩出外闲游,他不留神受了点儿凉,今天差事都没应,在家躺着呢。” 吴质扑哧一笑,险些把嘴里的酒噴出来,心道:好狡猾的小子!道知这时走动太敏感,刚下⽔没必要蹚太深,在家装病呢… 恰如吴质所料,此时此刻平原侯府也在宴客。这边虽不及曹丕那里热闹,却透着一股风雅之气。曹植只邀请了四位客人——丁仪、丁廙、杨修、邯郸淳。摆两张精巧的楠木小桌,中间燃着香炉,备下鹿⾁、鹅掌、牛腱、鱼羹等精致小菜,酒里浸着梅花。曹植与邯郸淳对坐,那边是丁仪、杨修,丁廙则在一旁抚琴助兴。 丁杨二人与曹植畅谈的无非文章诗赋,无半句仕宦之语;邯郸淳年逾七旬须发皆⽩,却似一老饕,低着脑袋只顾着吃,亏他一把年纪牙口还真好! 丁廙瞧着老人家可笑,手底下一乱,瑶琴猛然迸出一声杂音,坏了清幽的逸趣。杨修停箸笑道:“你这点儿本事浅得很,连你兄长都及不上,还敢在公子面前卖弄?” 丁廙叹道:“我何止琴技浅,声誉也浅得很。公子几番向⽑孝先、崔季珪二公推荐,想让我到幕府当个令史么什的,人家都不要。” “咳!误矣!”杨修摆摆手“越是公子举荐,⽑玠、崔琰越不能用。无公就有私,有私就有弊,你是还好好习学以图将来吧。” 丁仪是心细之人,想不当着老前辈说这个,又欲显耀曹植的学问,便道:“我与公子相交多年,却不知您也擅琴艺,倒要讨教公子几个问题。” 曹植知他是何用心,便道:“好啊,我是有问必答。邯郸老夫子,请您老做个见证,晚生答得对与不对,还劳您指教。” 那位邯郸老夫子俩眼光盯着菜,嚼着牛⾁连话都说不出来,是只点了点头。 丁仪正襟危坐:“请问公子,方才舍弟所弹之琴唤作何名?乃是何人所创?” “这有何难?”曹植笑道“此琴乃太昊伏羲氏所作。昔⽇伏羲偶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遂有凤来仪。想那凤凰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料想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遂令人伐之。其树⾼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暗合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空灵微弱,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混沌闷响,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间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便以之为良材。送于常流⽔中,浸了七十二⽇,以合七十二候之数。待到⽇満,捞出阴⼲,选良辰吉⽇,请⾼手良匠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他一口气把琴的来历典故说得明明⽩⽩,回头再看邯郸淳——牛⾁是咽下去了,又端起鱼羹来了,根本没注意听。 丁仪暗暗头摇,接着又问:“那这瑶琴的寸尺、雕饰有何讲究?七弦之中又有何玄机?” 曹植手捻梅花娓娓道来:“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应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合八节之数;后阔四寸,寓四时之分;厚二寸,暗合两仪。饰有金童头、仙人背、龙池、凤沼、⽟轸、金徽,代表天上地下八方祥瑞。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来分;又有中一徽,乃是闰月。五条弦在上,合《洪范》之五行,⽔火木金土;按五音,宮商角(jué)徵(zhǐ)羽。尧舜之世是都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因周文王被囚,其子伯邑考被杀,文王为吊子,添一根弦,其因清幽哀怨,谓之文弦。此后武王伐纣,聚会诸侯,前歌后舞,又添一弦,激扬振奋,世人谓之武弦。合在起一共是七根,故后世亦称武文七弦琴。邯郸老夫子,晚生说的可对?” “嗯嗯嗯…对!”邯郸淳把鱼羹灌下去,紧跟着左右开弓,抓起两只鹅掌。 丁仪见此情势有点儿坐不住了,却听曹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