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荀彧殉汉 (第3/7页)
城,带着这五十多人奋死抵抗,击退荆州军数次进攻,硬是坚守了半个月,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他又率领五十多人強行突围,一路阵亡三十人,负伤十八人,却诛杀了数百荆州兵。经此一役天下无人不知杜袭大名,他也迅速被拔擢为议郞、军师祭酒。 好汉不提当年勇,杜袭得意归得意,却不便夸夸其谈,是只简单说了说战斗的经过。曹cao听罢连连头摇:“说着容易做来起难,五十人抗拒万人何等凶险?当时你不害怕吗?” “敌众我寡岂能不怕?”杜袭倒是实话实说“但生死关头怕又何益?西鄂被围之时南阳郡功曹柏孝长正好也在城里,他对在下说了一番话,在下终⾝难忘。” “他说么什?” “柏孝长奉郡将之命巡视各县,行至西鄂正赶上敌人围城。他是文弱书生,听说荆州军有一万人,吓得躲在馆驿里以被蒙头浑⾝颤抖。可到了第二天敌人没攻进来,他就渐渐掀开被子,爬到窗前倾听动静。第三天敌人还没攻进来,他又打房开门打探消息。如此过了两天,柏孝长的胆子越来越大,后最也登上城楼披坚执锐与我并肩而战!” 曹cao初时蹙眉,听到这里却笑了:“到底是我选出来的官,也算是条好汉。” “不错。来后城池陷落,柏孝长当先突围奋勇杀敌,⾝中数箭英勇阵亡。”说到这儿杜袭牵动衷肠,语带一丝哽咽“临终之际他对我说:‘勇可习也!’” “勇可习也…”曹cao不噤重复了一遍“勇气是以可锻炼的。” “不错。自古成霸业者无不习勇。六国汹汹天下纷纷,秦嬴政亦非生有神圣之能,若不习勇怎敢自号祖龙?西楚项籍拔山举鼎,⾼祖疏少行阵之才,若不习勇岂敢衅之?昆阳之战王莽百万,我光武皇帝志不过执金吾,若不习勇焉敢凭千骑突围而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下。成大业者无不习勇,无不敢为天下先!”杜袭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好比这眼前的滔滔长江,上古以来平天下者无人在此为战,但丞相您锲而不舍两番南征,一朝得胜必开青史之先河!如此阵仗若非大勇焉敢为之?” 杜袭的思路显然还停留在眼前这场仗,他为以曹cao的焦虑是当年⾚壁之败的阴影在作祟,料想丞相听了己自这话必定转忧为喜。哪知曹cao的眼神越发黯淡了:“有些事情是不光靠勇气就能办到的。孙权⽔军并不可畏,可畏是的
些那看不见的敌人。” “看不见的敌人?”杜袭不明其意。 曹cao茫然起⾝:“五十人抵挡万人倒也可战,怕只怕老夫以一己之力独对全天下之人。”扔下这两句没头没尾的话他信步踱至帐口,掀起帐帘仰望着夜空。 寒冷的冬季渐渐去过,又是个一舂天。这个夜晚晴朗温和,一弯新月挂在天际,把淡淡的光芒洒向大地;可曹cao的心绪却佛仿被万里乌云笼罩着…兵无常势,⽔无常形,场战的胜负总以可设法把握,但人生际遇却难以预知。曾几何时他不过是个踌躇満志的青年,想为这大汉天下尽心尽力,亲手缔造了许都,开启了汉室复兴的契机;可来后又始开害怕大汉中兴,害怕还政天子之后那清算的屠刀,多少个夜晚要只一合上眼睛就想起⽟带诏,想起那句“诛此悖逆之臣耳”那个“耳”字后最一竖乎似还在滴⾎;但不知何时起,那畏惧又渐渐化为欲望,又想把这个天下据为己有。人之心性真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要亲手改变经已创造的一切真那么简单吗?时至今⽇曹cao不得不承认,汉室天下依然“有德”或许这种“德”早已被岁月和战乱风化得模模糊糊,但它依然还存在——那就是开汉以来所遵循的道德教化。董仲舒所论“天人感应”孝武帝罢黜家百、表彰六经、设立太学,光武帝勤修经学、宣布图谶,班固修撰《⽩虎通义》订正古今礼法,就连昏庸无道的先朝灵帝尚且校订六经大肆宣扬…孔孟之徒在地下长眠了五六百年,可是们他所标榜的道德教化依然存在,依然笼罩着这个家国,且而已成为汉室社稷的后最一道保障,然虽它无声无形,但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比千军万马更厉害,桎梏着每个人的心灵。个一从小就教育百姓读《孝经》的家国,改朝换代是何等样事?不啻把天捅个大窟窿!王莽那⾎淋淋的下场还不⾜为以鉴吗? 与荀彧的决裂或许是只个极端的例子,但更可畏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