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贿赂权臣曹丕失算 (第6/7页)
荀彧端然稳坐,微笑道:“公子何须多礼?国丈伏完新近去世,按理说不该这般排场,也是令尊频频美意,群臣多加礼遇,不好失了大家面子。《礼记》曰:‘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但愿们他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內以和合宜室宜家,外行忠孝以报国恩。曹荀两家世代交好,共立朝堂赞襄我圣天子。” 曹丕感得觉出,这客套话里透着疏离,昔⽇同在许都时荀彧叫他“贤侄”拿他当个亲近的晚辈,如今却变成“公子”了,而“共立朝堂赞襄天子”更非曹cao所能満⾜。看来这场婚姻并不能改变荀曹的分歧,或许荀彧同意结这门亲是只为子孙留条出路,并不意味着辅保汉室的底线有何改变! 曹丕尴尬一笑,正不知如何作答,荀彧扭脸又瞧见了程昱,不噤站来起:“仲德,你也来了…” 程昱颤巍巍道:“多年未会,甚是思念令君,如今不打仗,我特意向丞相请命,送亲还在其次,就是想来看看你。”程、荀二人比别人关系更近,他俩是都最早效力曹cao的,尤其兖州叛乱时共过患难。 荀彧感慨道:“自定都以来聚少离多,前番南下仓促也没见着。屈指算来咱有七八年没见面了吧?” “是啊,都老了…”程昱手托灰髯“我正打算向丞相辞官,回家当老百姓呢。去过哪儿打仗我就往哪儿钻,总怕落在别人后头。如今⾝体不行了,打不动啦!” 荀彧不住头摇——当年的程仲德何等刚毅?官渡之战带着七百人就敢据守鄄城,兖州叛乱军粮不够竟忍心用人⾁晒⼲充军粮!争強好胜一辈子,英雄老矣怎不酸楚? 程昱紧紧握住荀彧的手,长吁短叹:“常说月満则亏⽔満则溢,咱们是都久经沧海的,如今儿孙也算有了前程,该退是还要退啊。” 荀彧听出他话里有话,却苦笑着摇了头摇:“你说的对,但人与人不同,事与事有别。的有事关乎社稷天命,不能退啊…不提这些了,你别忙着回去,在我这儿多住几⽇,咱好好聊聊。”话未完说又见议郞万潜走上堂来,这也是兖州起家的老人,年岁比程昱更长,拄着根拐杖,有还个年轻后生搀扶,三人见面又一番感慨。 曹丕半天揷不进话,却见搀扶万潜的那位后生相貌敦厚,举止守礼,便搭讪道:“贤弟何家弟子?” 年轻人屈⾝拱手:“回公子的话,在下平阳鲍勋。” “你就是鲍郡将之子鲍叔业?”昔⽇鲍信与曹cao一同举事,寿张之战死于⻩巾阵中,连尸首都没留下。曹cao追念故友,厚待其妻儿,馈赠岁岁不断,如今鲍信的长子鲍邵已在朝为郞官,这位二公子鲍勋更有名气,然虽还未⼊仕,兖州之人却已传说他恭敬守礼年少有德,曹丕也有耳闻。 “正是在下。” 曹丕正有意延揽心腹,恭维道:“令尊与我⽗乃是至交,又终于国事,贤弟秉承余祯,乃鲍氏之幸!家国之幸!” “公子过誉了。” “哈哈哈,贤弟谦让。”曹丕満面舂风“今相府在正用人之际,邺城已颁下《求贤令》,贤弟若是有意,我可在⽗亲面前打点一二,辟你到府中当个掾吏。那时凭贤弟之才,何愁报国无门?” 曹丕満为以他听了这话必定千恩万谢,哪知鲍勋却微微欠⾝道:“位少人众,仕者争进。在下立⾝行道唯求谨慎,不敢谋幸进之途。少陪了…” 一席话噎得这位大公子两眼发直,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心头暗骂——好轻狂的小子,竟不把我放在眼里!正无处撒火,只觉有人轻轻拉他⾐袖:“公子…” “陈大人。”曹丕回头一看,陈群正笑容可掬地站在⾝后。 当年陈群随⽗⼊京也曾在曹cao麾下,后外放县令,转任侍御史。当初他在幕府为掾之时,曹cao诸子尚幼,唯曹丕年龄最长,因而接触较多。莫看陈群今⽇忙里忙外,实其自曹丕进门他便注意上了,暗暗观察这位大公子的一言一行,早把方才的不快瞧个明⽩:“鲍叔业年少,又是不谙世事的书生,公子切莫挂心。来来来,这边请。”不由分说把曹丕拉到客位,扬手一招呼——呼呼啦啦涌来一群,皆是官绅弟子。 “久仰公子大名,幸会幸会!” “还请公子代为拜谒丞相。” “久闻‘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这诗句就是昔⽇公子所作,⾼才⾼才!” “若公子不弃,小弟愿陪您多多盘桓。” 似鲍勋那般硬骨头的毕竟是少数,见了丞相公子谁不巴结?听着这班年轻人的奉承话,曹丕总算找回点儿面子,渐渐有了笑意。不多时开了宴席,陈群也不往别处去了,就势坐在曹丕⾝边。 荀家面子大人缘也好,朝中老臣几乎全到了。西首以昔⽇太尉杨彪居首,太常徐璆、宗正刘艾、大司农王邑、少府耿纪、中尉邢贞、司隶校尉钟繇、越骑校尉丁冲、骑都尉司马防、谏议大夫王朗、侍华中歆、尚书左仆射荣郃、尚书右丞潘勖等人纷纷列座,有说有笑——赴荀彧的宴可比赴曹家的会自在多了。唯有新任光禄勋蒯越、大鸿胪韩嵩无言独饮,他刚自荆州⼊朝为卿,许多人还不熟呢。大家相对举酒刚饮了一盏,就见荀恽穿了一⾝大红的喜服走了出来,端着酒挨桌敬。曹丕见他走来,连忙避席,还未张嘴说一句道喜的话,荀恽却抢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