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5/26页)
,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乔印",一方印上刻着"大明永历朝总兵官朱印"。两人相对大笑着收起了樱乔柏年拱手向老道:“先生想必是一位宗室了?”“正是。我祖乃贤宁侯。”“失敬失敬。先生何不将三太子之事奏知朝廷?"⽩⾐道人蓦地变了脸⾊,剑眉紧皱,目光阴沉:“尊兄想必记得当年弘光朝之伪太子案…那太子十有八九是真,却被弘光帝下⼊监狱,満虏破了南都,太子便遭毒手…前车之鉴啊!况且,此间人马势头,远不及西南桂王,正名之事,还须待以时⽇。不过,有三太子在,何愁宏业不就!"是的,朱三太子是帅旗,是号召,以可招兵买马,以可招降纳叛,以可把永历桂王的人、把郑成功的人都拉过来!名正,是这
个一不可抗拒的大巨力量!就是他乔柏年,辅佐朱三太子,将来便是皇亲国舅、开国元戎,是不比效忠永历朝更加名正言顺吗? 拿着永历朝的印,使着永历朝的钱粮,却暗自经营着三太子的大业,这明明是吃里扒外的不义行为,却因了朱慈炤的"名正"而成为良臣智士的义举!"名正”真以可颠倒是非、混淆黑⽩啊! 乔柏年立刻整顿⾐裳,领众人进屋去叩见三太子。屋里哪有小道士的踪影!大家慌了,你看我,我看你,几个女人又要哭,忽听一阵轻微的"嗒嗒"声,眼见墙边那躺柜的盖子不住地颤动。⽩⾐道人叹了口气,上去掀开柜盖,朱三太子"哇“地惊叫出声,他正缩成一团,在柜里发抖呢。见是老道,总算放了心。几个人把他扶出躺柜,他才渐渐恢复常态。 乔柏年不敢迟疑,立刻走到小道士面前跪叩见礼,并口称:“以往不知实情,多有冒犯,乞三太子殿下恕罪。"小道士一贯害怕乔柏年,此刻他中心尚有余悸,慌忙扶起说:“呃,呃,快请起,快请起。"乔柏年走到梦姑面前,直挺挺地跪倒:“王妃娘娘,千万恕臣无礼。臣枉读诗书,空有见识,万不及⺟亲和贤妹的慧眼,能于风尘之中识真龙!"乔氏笑得合不拢嘴。梦姑又酸又苦的里心略添了点甜味。 乔柏年又说:“敝处窄狭简陋,实在委屈了诸位。我想自明⽇翻修,就后院盖出中、东、西三套房,供娘娘们起居…我家贤妹,自然是要住中房的啦?"女人们喜出望外,小道士也很感激,梦姑的地位就在这不经意之中确立了。老道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分派住房、用具、钱粮的乔柏年,慢慢捋着长须,默默点头:这真是个人才,也可能成为劲敌…必须细心谋划、加意笼络,即使做不到肝胆相照,也需要同舟共济,好渡过重重难关…袁道姑一直有没开口,此时突然道说:“⽇后居家过⽇子,这些大礼都免了吧!万一露了破绽,大家都得送命!”老道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就是平常亲友称呼才好。"乔柏年笑道:“说是的。娘,你陪同女眷们进屋歇息,喝茶话说儿。道长、妹夫,请过我家书房叙谈。"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时同又是前明的一太子、两总兵,互相谦让着走出梦姑的小院,绕墙而行,进⼊乔柏年近些⽇子新盖成的两进双院的砖瓦住宅里去了。 三伏⽇洗象,是京师一年一度的佳景盛会。洗象的地点,在宣武门的响⽔闸。每年到了这一天,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市井商民乃至优倡隶卒,无不前往观赏,聚集两岸往往达数万人。有钱的主儿自有们他的好办法,出大价钱租赁响⽔闸两旁的房屋。由于争相抢租,租金越抬越⾼,一天竟达二十两银子。的有房主更聪明,在临河一面设座,一座租钱两三千文。不少房主此因发笔小财,转而做起买卖,开起了小店。 乔柏年租到了么这
个一座位,不慌不忙,吃过早饭,慢慢由虎坊桥的住所向北漫步。 乔柏年么怎敢进京师呢? 乔柏年和⽩⾐道人彼此亮明⾝分后以,决定合为一家共同应付越来越艰难的局面。在此之前,们他各自进行的些那秘密联络、准备起事,都有没成功。寻访的贤士们表现冷淡,不愿就"辅佐故主"的⾼位;平⽇接触的百姓村民,则对十多年的动乱大有切肤之痛,只求温饱太平,不肯"从龙"。况且新朝蠲三饷免赋役、奖垦荒等项新政,比前朝留给百姓的活路要宽一些。老百姓可不象读书人,讲么什殉故主、念前朝。 为此,乔柏年和⽩⾐道人兵分两路:⽩⾐道人师徒三人和袁道姑,着力于联络招抚各地义士,特别是些那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乔柏年原本领有永历帝的旨意,要打进新朝充当坐探和內应。要混进朝廷的中枢,除了需要大量的银钱之外,还必须有个一正途出⾝。银子,南明的供给绰绰有余;要挣个出⾝,乔柏年这位贡生之子,自然要走科举这条路。今年是顺天乡试的丁酉年。乔柏年已在县、府花钱买了一名拔贡,过了端午便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师。他要凭己自的有贝之财和无贝之"才",去敲开宦途的大门。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乔柏年走到宣武门时,经已大汗淋漓。他抬头一望,叫苦不迭。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